PEP5 Unit4 What can you do 第二課時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小學英語第五冊第四單元的第二課時,要求學生能講述自己可以做的家務活以及學會詢問朋友能做什么。是一堂以話題為主的情景對話課。它以聽說訓練為主線,通過看、聽、說、演練、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最基本的英語聽說能力,并在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這節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1、設計較新穎。
對話教學就象一盤很難做好的菜,原料很簡單,但怎樣才能烹制出可口的味道了呢?為了使內容更充實,通過創設情景,示范教學內容,習得語言知識點。并在掌握課本知識之后,啟發學生的思維,組織學生實踐,同過“我是大風車主持人”,調查等形式,培養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并以一首小詩達到鞏固的目的,也陶冶了情操。教學環節環環相扣,遵循從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知規律多媒體課件簡潔明了,恰到好處。
2、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縱觀這節課,我設計了大量的活動,如歌謠、調查、我是主持人等。學生參與面較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整節課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安排了多樣的學生活動,其中有個人、兩人、小組的,有教師指導性的,也有需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的。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Pair work學會與他人交流,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并以“小組比賽”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模擬情景,實現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我通過創設情景,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新授前,我創設了感恩節來引入課本對話,讓學生受到情感教育。在教授完對話后,我又創設了大風車節目,讓學生自由練說,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組織新對話,充分把學生的現實生活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之目的。
4、存在的不足
本節課我利用了活動式的教學方法,倡導了任務型教學,但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還對學生這頭放手得不夠“松”,還沒達到真正去體現了放手,由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特別是在最后一環節中,教師如果再化多一點時間讓學生去交際,面向全體,使每個學生都機會去表演,那也許會更好些。
還有,就是有些環節教師輸入的較多,可以適當的讓學生也輸出一些,那樣,就更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