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舞蹈《天鵝湖》案例與反思
教學目的:1、通過欣賞使學生對俄國19世紀古典舞劇音樂有所了解。
2、通過欣賞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舞劇對塑造人物性格、描繪景色,表現故事情節的重要作用。
教學內容:
一、場景(選自舞劇《天鵝湖》)
二、西班牙(選自舞劇《天鵝湖》)
三、那不勒斯舞(選自舞劇《天鵝湖》)
四、四小天鵝(選自舞劇《天鵝湖》
教材分析:
芭蕾舞劇《天鵝湖》是俄國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1876年創作的,主部回幕舞劇取材于一個廣為流傳的民間傳說。
《場景》音樂選自劇《天鵝湖》第一幕的終場音樂也是第二幕的序曲音樂,這是貫穿全劇的天鵝的主題:憂傷動人、高貴莊重、樂隊的全奏強弱表現了經“天鵝”在絕望中的呼救。
《西班牙舞》選自《天鵝湖》第三幕,此舞常由兩對男女對舞或獨奏,原是西班牙三拍子波列羅舞具有強烈的節奏和熱烈的氣氛。
《那不勒斯舞》是意大利南方那不勒斯的風俗舞全分兩段,第一段輕快活潑,但又從容不迫,由小號獨奏,后半段轉入更加活潑的節奏,情緒熱烈奔放,節奏緊湊。
《四小天鵝》是第二幕中四個小天鵝所跳的舞曲,樂曲為適當的快板,音樂形象活潑典雅,富有田園氣息。
教學重點、難點:
1、對柴科夫斯基及以芭蕾舞劇《天鵝湖》為代表的俄國古典舞劇音樂有所了解。
2、通過欣賞感受舞劇音樂對塑造人物性格描繪景色及表達故事情節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課 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 學 程 序師 生 活 動教 學 意 圖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講故事導入:導入(略)以講故事的方法講述天鵝湖的故事情節教師采用提問方法,引導學生講故事,最后老師補充完整(出示課題)促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三、新課教學 1、簡介舞劇及柴科夫斯基生平 2、欣賞芭蕾舞劇《天鵝湖》片斷 ①《場景》音樂跟鋼琴學唱主題聽《場景》 a.情緒怎樣? b.為什么用慢音樂? c.塑造一種天鵝什么樣的形象? ②欣賞《西班牙舞》 a.西班牙舞曲有什么特點? b.塑造一種什么樣的人? ③欣賞《那不勒斯舞》 a.為什么用那不勒斯舞? b.聽主題 c.塑造王子什么樣形象? d.各個段落的情緒怎樣? ④欣賞《四小天鵝》 a.請學生用鋼琴彈奏 b.聽看《小天鵝》 c.簡介樂曲板書:天鵝形象(公主主題) 1、引導學生視唱主題: 2、聽賞音樂及錄像、 3、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 4、學生或者老師用鋼琴演奏《四小天鵝》, 5、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6、師生唱音樂主題熟悉音樂主題理解音樂 使學生在分組討論中發揮集體智慧,集思廣益。 通過師生的雙邊活動,達到學生學習為主,老師引導為輔的輕松的教學與學的目的。四、創作: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其中一首樂曲創作簡單的節奏型或者簡單的肢體動作。每首舞曲請1-2名學生表演自己創作的節奏或動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五、小結: 1、什么是舞劇? 2、請你談談舞劇音樂的作用?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教師進行歸納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從理性到聽覺上對舞劇音樂有所了解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教學,學生基本上能理解和領會教學內容,通過各種方法的師生活動和創作活動,達到了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目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①學生的主體活動和創作活動,如果滲入到教學程序中的每個環節上,可能比將創作活動放到整個欣賞結束后更好。
②學生由于本節課的容量稍稍偏大,對四個舞曲的主題及結構未能深入探討,這也是以后的課堂教學中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