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題活動案例分析:紙的妙用
大班主題活動案例分析:紙的妙用 溫州市第二幼兒園凝霞園區 何顯西 最近,我班區角“超市購物區”熱鬧極了,孩子特別喜歡上超市購物,小朋友購物付款時,小明不小細心撕破了陽陽一張壹佰元的紙幣,陽陽汪汪地大聲地哭喊起來:“恩,恩,我的錢,我的錢被撕破了。”頓時,小朋友紛紛都擁擠而來,要瞧個究竟,教室里小朋友議論紛紛起來,你一句,我一問。小明說:“這張壹佰元是紙做的哦!”陽陽說:“紙也可以做錢呀?”“太好了,我也回家要做很多很多的錢,可以買好多玩具啦!”章強笑著說道。孩子們也被撕破的紙幣產生了濃厚興趣,我就回到孩子們旁邊對他們說:“你們想知道紙是怎么變成錢的嗎?”有的孩子甚至到別的區角去找和紙一樣材料的東西,表現出對紙的強烈好奇心。王小朋說:“紙可以做成錢(紙幣),紙的用處可真大。”棒棒說:“那紙還能做什么呢?”等等問題。 看到幼兒對紙如此的興趣,因此,我及時地捕捉到幼兒對紙的這個興趣點,我準備圍繞著幼兒提出的各種各樣有關紙的問題,與幼兒一起,并且發動家長搜集有關紙的各種資料,于是,一個紙的探索型的主題活動就在小朋友的疑惑中產生了。看到孩子們對“紙”這一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一番的爭論,我意識到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契機,在幼兒對紙產生興趣的基礎上,若讓孩子去發現、去探索、去研究,加深幼兒認識對紙的理性分析是極其有價值、有意義的。我認為開展這一主題活動,可以讓幼兒實際參與“紙”的探索活動,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并能促進幼兒的長遠發展,也是符合新《綱要》有關科學領域的要求。于是一個《紙的妙用》主題活動就在小朋友們質疑中產生了。 【紙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物品,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更不能缺少紙,而幼兒只知道平時常見一些紙的名稱和用途,但對紙的特性、由來等知識了解甚少,通過開展一系列關于紙的活動,不僅滿足了幼兒的興趣,而且也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觀察的興趣,幼兒在探索“紙”的過程中,也不斷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探索力、口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造力、合作意識等也能得到發展。】 一、紙的由來主題確立以后,幼兒開始了探索關于紙所有紙的活動。由于此次活動是由幼兒自主發動的,因此,幼兒的興趣高、也表現的很積極。幼兒在教室環境布置中,自主找有關紙做的圖片、幼兒看到了各種各樣紙的同時,明明說:“這些漂亮的紙到底怎么來的呀?”怎樣做成的?等出現了這些問題。一下子孩子都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小朋友幾乎陷入了一個困境,每位幼兒的心理都被隱藏著這個謎團。 【此時,如果讓幼兒直接找資料或詢問家長得到答案,將大大縮短了幼兒自主探索的過程。于是,我先讓幼兒通過尋找去獲得知識,這對于幼兒來說,將能更好地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 正在這時,明明站起來說:“聽我爸爸在《十萬為什么?》這本書有說到紙好象是有個人發明的,這個人叫蔡倫。”于是,冷靜的教室一會兒就活熱起來,亮亮說:“對,對,我媽媽也對我說了,紙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小紅說:“老師以前的紙和現在的紙一樣嗎?”接著我說:“那紙到底是不是古人蔡倫造出來的,是怎么造的呢?還有現在我們用到的彩色紙又是怎么來的?”下午,我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上網查資料或到圖書館找資料、問長輩等活動。老師和你們一起找翻閱圖書,上網找資料,看誰先找到答案。此時此刻,又一個謎團產生了。 【《綱要》中指出“選擇與幼兒認知特點相適應的生活基本物品,通過比較、分析物品的演變,感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此時,如果老師馬上給孩子答案,孩子便失去了一次探索的機會,所以,我先讓孩子去發現問題,并自己去找答案的習慣,降低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探索力,以免孩子產生一種依賴性。】 第二天早上,我發現小朋友對紙的興趣就更加濃厚興趣,此時,有的家長從網上下載了蔡倫的圖片,與以前在樹皮上寫的字,及龜殼上寫的字,還有以前紙的制作過程圖;就在這時,我請孩子們觀看vcd光盤《造紙的過程》,小朋友帶著疑惑的心,所以,聽得就更加認真了!同時,我說:“你長大了想干什么?想不想和蔡倫一樣發明更多對大家有益的東西呀?”大家議論紛紛,各抒己見。 【通過這次活動,我便和幼兒一起學習,認識了蔡倫,了解了沒有紙人們是怎樣記錄的和以前紙的制作過程,并告訴幼兒現在制作紙是多么的省力、便捷,幼兒也了解到紙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從中,幼兒不但自己學習了解決問題,而且對周圍事物產生了興趣,小朋友也喜歡觀察事物,通過提問、學習,也了解知道了紙用樹皮、植物的根、莖、葉等加工而成的。與此同時,在這個活動中我講述蔡倫的發明又借機教育小朋友要多看,多學、多問,善于觀察、學習,認真學好本領,成為國家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