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題活動生成案例:奇妙的光
大班主題活動生成教學案例:奇妙的光
作者:溫州市二幼凝霞園區 何顯西
陽光燦爛的午后,我帶著孩子們在操場上散步的時候,孩子們對影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邊扭動身體邊觀察自己的影子發生了哪些變化,并圍繞著“光和影子”展開了一番爭論:李憶愷:“嘿!你們快點過來看呀!我的影子多聽話,真有意思,我往哪兒去,它就不跟我往哪兒去。” 邵嬈:“我的影子也很聽話,我做什么動作,它就跟著我做什么動作。”嚴思思:“為什么我們會有影子呢?”黃津珍:“ 它又是怎么來的呢?”林溫寧:“因為影子是太陽光照的,我們午睡室里沒有太陽光,所以就沒有影子。 高靖:“對對對,晚上沒有月光的時候,也不見到影子啊!”蔡瑞函:“你們快看,我站到老師的影子里,我的影子就不見啦。”鄒自超:“我的影子也不見了,嘿!我用腳使勁地踩我的影子,怎么也不疼呢?”邵嬈:“我的影子還會變化無窮呢?”當她仰望看樹時,她發現后驚叫:“太陽光還有漂亮的顏色。”葉捷:“對,我媽媽也這么說,她還說太陽光有七種顏色,是紅、橙、黃、綠、青、藍、紫。”鄭錦鵬:“你騙人,太陽光是白色的。” 林釗宇:“不對,你們說的都不對,光是透明的,要不我們就看不見東西了。”
看到孩子們對“光”這一自然現象產生了興趣和爭論,我意識到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契機,在幼兒對光產生興趣的基礎上,若讓孩子去發現、去探索、去研究,加深幼兒認識對光的理性分析是極其有價值、有意義的。我認為開展這一主題活動,可以讓幼兒實際參與“光”的探索活動,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并能促進幼兒的長遠發展,也是符合新《綱要》有關科學領域的要求。于是一個《奇妙的光》主題活動就在小朋友們質疑中產生了。「如果沒有光地上將會一片黑暗,我們的生活時刻都離不開它,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利用光制造了許多科技成果,光就被廣泛運用于日常生活。然而,幼兒的知識淺薄,但孩子們對光的各種現象、分類及其它在生活中運用等等了解甚少,因此,幼兒對光的認識很不完全,甚至一無所知;通過《奇妙的光》主題活動能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為了豐富幼兒的知識面,開拓孩子的視野,本班通過開展一系列關于光的活動,是完全有必要的,讓幼兒在認識、了解光的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發展觀察、想象、思維、創造等能力。」
一、幼兒參與光的探索活動
(一)光的反射現象
主題活動確立以后,我開始對“奇妙的光”進行了一系列化的主題活動。一天中午,小朋友都在安靜地吃午飯,無意中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只見第五組的小朋友指著對面的墻,邊說邊笑。我還以為他們在欣賞貼在墻上的畫呢,便說:“孩子們快吃飯,吃飯一定要專心哦,不要邊吃邊玩了。”過了一會兒,邵嬈小朋友端著空碗走過來說:“老師,我還要喝湯!”我給他盛了一碗湯,他眨眨眼睛,很神秘地說:“老師,這湯里有光。”“湯里怎么會有光呢?”我愣了一下,不明白她的意思。于是我說:“老師不知道你在說什么?你快吃吧!”只見他把碗放到桌子上,然后喊:“老師,你快點過來,光跑到墻壁上了。”我向對面的墻上看了一眼,只見光點在墻上隱隱約約地晃來晃去。噢,我明白了!原來是太陽光從窗外射進來,射到了孩子的盛著湯的碗里,湯又把光反射到墻壁上。餐后,我利用故事《小猴子撈月亮》以及運用《撈月亮》的游戲,把光的反射道理講給孩子們聽并建議小朋友用自己的小茶杯盛滿水去嘗試光的反射過程。這下教室里可熱鬧了,所有盛有水的孩子都端著茶杯,故意繞到能射進陽光的窗戶前,讓陽光射進自己的茶杯里,再讓光反射到墻上。他們欣賞著從茶杯里反射出去的“光”的美景,體會著“實驗”成功的快樂!「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感到:“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探索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對于孩子們探索的火光,我們是否能發現,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是個“有心”的人。孩子對周圍事物探索的表現是不同尋常的,有時可能與我們的常規做法相違背的。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有一雙敏銳的眼睛,有一個靈活的頭腦,抓住每個學習的機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而不能太受死板常規的轄制,也應靈活運用各種環境對孩子進行教育,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孩子探索光的興趣和內容,也才能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