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題活動生成案例:奇妙的光
4、殺菌:有一天下午五點鐘的時候,金洋洋說:“老師,為什么回家后要點紫色的燈呢?”我就直接告訴她說:“因為紫色的燈是紫外線,它可以消毒、殺菌呀?”第二天,我和小朋友討論這個問題,小朋友很快就明白了紫外線有消毒、殺菌的作用。
五、光與電的關系
一天中午,小朋友安琪突然跑過來問我:“何老師,我們班實驗區的燈為啥不亮了。”忽然,我的眼前一亮,又一個由“光和電”引發的新的問題,在小朋友和我的腦海中生成了——“光與電”,于是,順勢進行的另一個主題活動就這樣展開了。后來,我走過去一看,發現許多電池都已腐爛,我走來新的電池重新安裝之后手電筒又亮了,頓時,我就告訴孩子們電池儲存了電能源,當電池的能源用完之后手電筒就不會發光了,所以,當新的電池安裝又好了,此時,小朋友對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來,我又接著說:“比如,當停電的時候,我們會用到什么燈呀?對了,應急燈沖電是把電源儲存電起來,當急需時就可以用它發光照明了,小朋友聽了就非常高興。「通過這次活動,小朋友知道有了電的能量才會發光,在整個探索過程中,小朋友的學習積極性很高,也體現了他們主動探索、大膽嘗試、樂于交流,表現出較強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他們在實踐中體驗到了成功,獲得了滿足,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究欲將驅使他們繼續去探索、去證實,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
總而言之,本次活動通過孩子們一次簡單的游戲中發現的現象中即時生成。經過教師的引導,慢慢形成了一個主題——“奇妙的光”。根據大班幼兒正處于想象力較豐富的階段,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同時,結合《新綱要》的指導思想,課堂要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客體,充分調動、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思維、創造的理念。
開展了《奇妙的光》主題探索活動中,我覺得幼兒收獲最大的有以下幾方面:
1、通過活動,深入地了解了光的各種現象、顏色、分類和光在生活中的運用,以及讓孩子們知道用各式各樣的彩色紙或鏡片可以改變光的顏色,最終也簡單了解光與電的關系與一些簡單的安全知識。
2、增強了幼兒自我保護、安全的意識,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通過“實驗操作活動和材料”,發揮了幼兒善于想象,勤于動手,也提高了孩子們動腦、動手、創造、想象、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同伴間相互協作的能力。
而教師收獲的是
1、重視幼兒能力的培養,注意拓展幼兒的思維空間。
2、轉變了教育教學觀念,在提任何問題或建議前先考慮一下這是否有利于幼兒的自主探索。然而活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條件的創設、教師的個別指導等等,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和完善。值得一提的是家長對于班級工作一直以來都持非常配合的態度,更樂意協助教師共同完成各種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