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說課稿《玉米真好吃》
首先,我對教材做如下分析:這節活動選自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上冊中的《玉米真好吃》。正是金秋時節,對于孩子們來說,玉米一定不會陌生,但是他們受年齡限制,不能更全面的了解玉米的特征。新《綱要》中說:5-6歲幼兒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礎上,逐漸能夠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識經驗,初步理解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發現一些淺顯的規律。在提倡教改的今天,我嘗試讓孩子自主學習,和家長、老師一起共同找尋、搜集資料,通過各種途徑找尋答案,同“學”同“教”,獲得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識,增強家長、孩子和老師之間的情感。
其次 ,針對以上的教學材料分析,我設定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1、認知上:感知玉米的外形特征,了解它的生長過程。
2、能力上:了解玉米制品并品嘗,知道它好吃又有營養。
3、情感上:通過和家長共同收集,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樂于用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根據目標,和幼兒自身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把感知玉米的外形特征,了解它的生長過程設為教學重點,把知道玉米好吃又有營養,樂于用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設為難點。
為了實現以上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教材內容,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豐收的學習環境,在孩子們周圍擺放了各種秋天的水果和蔬菜、農作物。在這樣的情境中,向孩子們說:你們看,豐收的玉米在向你們招手呢!這種效果是與以前僅通過圖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充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課件演示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玉米長大了》發展孩子的觀察力,了解玉米的生長過程、種類、相關制品。
3、提問法:在教學中,我站在孩子們的角度,與他們一起共同探索,所以我將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開發性的提問,例如,看了視頻,你都了解了什么?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以達到解決教學難點的目的。
4、交流討論法 :《綱要》指出:要支持和鼓勵幼兒在科學活動中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與看法,要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討論。所以這是本次教學我將采用的重要方法。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解決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在活動前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準備:
1.物質的準備
我精心的布置了活動室的玉米豐收的環境,給小朋友準備了多媒體課件《玉米長大了》,通過各種途徑尋找生活中的玉米制品、未剝皮的玉米若干、課件、錄音機、微波爐、實物玉米植株一棵。
2.知識的準備
課前請家長和孩子共同收集有關玉米的各種資料并了解相關知識
在活動中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使幼兒能始終處于積極探索的狀態,為了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我通過情景引導幼兒直接進入了活動主題: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不僅有各種各樣的水果和蔬菜,還有許多農作物也在這個季節收獲。你們看,豐收的玉米在向你們招手呢!
二、情景展示,交流討論:
《綱要》提出: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和探索,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并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所以這一環節我主要要引導孩子們積極討論和交流。這一部分又分兩個環節,1、孩子們帶著自己課前和爸爸媽媽搜集的玉米圖片資料和老師、同伴自由交流自己已掌握的有關知識。2. 師生共同布置豐收的展牌,將手中的玉米資料粘貼后和同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