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有趣的手影
活動背景:《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及探究欲望。本著這一理念,我關注著幼兒的一日生活,及時捕捉發生在幼兒身邊的一些事件與現象,就在一次午間戶外活動,我發現有幾個孩子三個一群兩個一組地正玩弄著什么,見我走過去,他們便調皮地把小手藏到了背后,為了揭開孩子們神秘的面紗,我故意若無其事地走開,待他們重新“布陣”時我又猛地轉過頭去一看——原來,他們正擺弄手影呢!在陽光下,孩子們手的影子在綠色的塑膠地上騰躍,變成了各種有趣的事物。為了能讓孩子們充分感受手影的奇妙,也為了能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手影探究的活動中來,我設計了一堂科學活動課《有趣的手影》,本活動試圖讓幼兒在手影表演的過程中再現生活情境,展開豐富想象,幫助幼兒通過手、腦、眼三位一體,掌握手影戲的簡單表演技巧,感悟手影表演的奇妙與樂趣。活動目標:核心經驗:1、能通過手部動作的改變,擺弄出各物影像,愿意嘗試合作表演手影戲,并配上簡單的口技。2、了解手影戲的來源及有關知識。3、敢于大膽創編新的手影戲,能感受到手影戲的奇妙與樂趣。相關經驗:1、合理變換手指動作,變出的事物會很多。2、兩人合作表演或多人合作表演,手影戲更精彩。活動準備:經驗準備:1、教師掌握數種基本的手影戲表演技巧,了解手影戲的來源及有關知識。2、幼兒玩過簡單手影戲,看過手影戲表演片段。環境準備:1、在采光較暗的影音室(內設壁燈若干只),或創造一個光線相對比較暗的環境,如可以拉上擋光窗簾,提供人手一只電筒,保證手影清晰即可。2、準備集體記錄單、影音播放課件:手影戲《逗趣》活動流程:一、教師演示手影,引出課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1、 教師演示變化的手影讓幼兒欣賞,邊演示邊問:你們知道我是誰?2、 我的本領可大了會千變萬化,瞧,這是什么?這又是什么?……3、 你現在看到的是手的什么?為什么能看到手的影子?教學建議:1、教師手影的演示盡可能形象生動些,必要時可配上一些口技,使手影表演更生動,并讓幼兒自己說說變出的事物。2、讓幼兒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光照產生影子”的知識概念。二、幼兒想象、演示、記錄第一次手影演示結果。1、教師鼓勵幼兒自由找光影區演示手影。“請小朋友自己找一處地方,用你的小手擺弄一下手影,看看可以變成什么東西?”2、幼兒自由找空地,演示手影,教師巡回指導。3、教師發放記錄表,鼓勵幼兒用簡單繪畫方式記錄第一次手影演示結果。“剛才你的手影變成了什么?請你把變成的東西記錄在表格左邊第一列中。”教學建議:1、教師預先設定較寬敞的光影區,并引導幼兒分散,以免相互干擾。2、手影演示時盡可能使光線分布均勻一些,保證幼兒手影清晰。3、這是幼兒第一次自己嘗試手影演示,不重在手影演示的結果如何,而是為了使幼兒先初步體驗一下手影變幻。此前,教師尚未做詳細指導,因此在幼兒毫無經驗的前提下還需多加引導,鼓勵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并及時捕捉較好的手影效果。4、幼兒手影記錄表共分兩列,分別為第一次手影演示結果和第二次手影演示結果,在幼兒記錄前,教師應清楚地說明第一次手影記錄的位置,以免幼兒造成記錄失誤。三、交流、展示,分享手影演示結果。1、請幼兒相互交流自己手影演示的結果。2、邀請個別演示效果較好的幼兒上臺演示,分享成功的快樂。3、集體討論、評價演示效果,探討更佳的演示方法,并鼓勵幼兒模仿。教學建議:1、教師可讓幼兒自由結伴,相互說說,并適當切磋、演示。2、教師在充分挖掘幼兒創新潛能的同時,應對幼兒所創的手影及時指導、修飾,使手影更顯藝術化。四、引導幼兒學習幾個典型的手影戲,進一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1、教師指導幼兒合理擺放雙手的位置,鼓勵幼兒學習狗、鳥、兔等幾種動物的手影戲,調整幼兒手的位置,積極鍛煉幼兒手部運動的靈活度。2、幼兒自由結伴進行手影戲合作表演,教師巡回指導。3、請幾組手影戲表演較精彩的幼兒上臺展示。教學建議:1、糾正幼兒不準確的手的擺放位置,這很重要,因為手的擺放位置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手影形象的美感。2、幼兒小肌肉群發展的差異直接影響到手影戲的逼真程度,對于個別手部動作不太靈活的幼兒應多加指導,強化練習,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的甜蜜。3、幼兒合作表演時可建議配上簡單的口技,以增添手影表演的情趣。五、幼兒自創新的手影戲,并記錄第二次手影演示結果。1、教師總結:我們的雙手不僅給生活帶來方便,還帶來了快樂,今天大家都看到在昏暗的燈光下,小朋友們手的影子在墻上騰躍,變成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可是小朋友第一次手影演示出來的形象為什么不太好看呢?(鼓勵幼兒總結出:靠雙手合作完成的手影形象更逼真,要充分利用手指方位的調節來塑造更生動的形象。)2、鼓勵幼兒用兩只手合作擺弄手影,發揮想象,自創新的手影戲,并支持幼兒選擇多人合作創造手影戲。教學建議:在掌握了一定手影演示經驗的前提下,幼兒第二次手影演示結果的記錄一定會有所不同,手影戲效果相對來看會較上一次有所提升,此時教師應積極鼓勵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幫助他們擺脫困惑,爭取創造出簡單的與眾不同的影像。六、了解手影戲知識,集體欣賞手影戲。1、教師介紹手影戲:手影戲是在民間手影游戲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起來的,手影游戲的起源是在古時候沒有什么玩具的情況下,逗樂小孩子的一種民間傳統游戲,手影戲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它的表演全部靠手部動作投影的改變,幻化形成各種不同的形象(影像)。在外國人眼中,手影藝術是一門神秘而純凈的藝術。2、幼兒集體欣賞XX年央視春晚上的手影戲《逗趣》。教學建議:關于手影戲的來源與有關知識,幼兒只需大概了解即可,不作記憶要求;幼兒集體欣賞《逗趣》時,教師可作簡明生動的解說,以增添觀賞的趣味性。評價指引:幼兒角度:幼兒在活動中有哪些表現或創意令您印象深刻?為什么?教師角度:您認為在本次活動設計與組織中,教學難點是什么?活動反思:這是一個選材于幼兒戶外活動偶發事件的科學生成活動,本次活動通過“觀賞手影戲→自創手影戲并記錄→交流展示手影戲→學習典型手影范例→結伴合作表演→再創手影戲并記錄→欣賞春晚手影戲節目”的環節,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掌握手影戲表演技巧,尤其是讓幼兒通過提高手部動作靈活度并附上相應口技技巧,更讓幼兒體驗到手影戲的“活”與“趣”,同時在幼兒掌握一定手影表演技巧的前提下,提高難度,鼓勵幼兒嘗試自由創新、合作表演手影戲,毋需置疑,這使幼兒的手影表演技巧又上了一個新臺階,這也是本次教學活動的突破點,避免了幼兒拘泥于單純的模仿,多方位地挖掘幼兒想象與創新的潛質,更為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活動拓展:延伸活動:“人物表演”,根據幼兒實際表演能力,借助帽子、香煙、酒瓶等小型輔助物,嘗試打造人物形象的手影戲。相關活動:“手影活動專區”,在活動室一角設立一個手影活動專區,提供一些小型輔助物,讓幼兒玩一玩各類手影戲。提高手影戲表演的技巧與創新能力。類似活動:“陽光下的秒影”,利用戶外活動或午后散步時間,組織幼兒在戶外采光較好的地方進行手影戲表演,感受手影變幻的奇妙與合作表演的樂趣。活動資源包:教學活動文本、有關手影戲知識的文本資料、手影戲示范的參考范圖、手影戲《逗趣》影音錄像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