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有趣的摩擦起電
設計背景:
天氣干燥的時候,特別是秋冬季節,我帶孩子們進行戶外活動時或者在與孩子不經意的親密接觸間,經常會發現孩子驚呼:“哇!有電。好麻!”但是孩子們都說不清“電”是從哪兒來的?為什么自己會被電到?為什么夏天不會遇到這樣的現象,秋天和冬天卻常常遇到這樣的現象呢?因為這樣的摩擦起電現象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時常地出現,孩子們也產生了各種的疑問,所以針對這一客觀存在具有教育價值的課題,我想引領孩子們去思考、探究,發展孩子的科學的探索能力,感受奇妙地自然現象。以下是我和孩子們的第一次探索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請幼兒一起玩“叫醒小蛇”的游戲。
游戲玩法:幼兒與教師的桌面上一人一把塑料牙刷、紙片“小蛇”,教師與幼兒分別用塑料牙刷吸引紙片“小蛇”。
1、引導幼兒觀察老師與自己的“小蛇”有什么不一樣的?為什么自己沒有叫醒“小蛇”?
2、教師揭示:因為老師在叫醒“小蛇”之前把塑料牙刷在自己的頭發上摩擦了一會兒,使塑料牙刷上帶上了靜電,靜電可以吸引輕小的物體,所以老師的塑料牙刷能叫醒“小蛇”。
3、請幼兒用塑料牙刷在自己的頭發上摩擦一會兒,用摩擦后的牙刷再次叫醒“小蛇”,感受成功的喜悅。
(二)出示材料,引發幼兒猜測,并嘗試實驗操作。
1、向幼兒出示材料盒,請幼兒觀察材料盒里都有哪些材料。
2、引導幼兒猜測:材料盒一中的材料在材料盒二中的材料上摩擦一會兒是否會吸起材料盒三中的小物品?
(1)用綢子、毛皮或尼龍布料在塑料牙刷、塑料梳子上摩擦幾下,然后把尺子靠近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2)用綢子、毛皮或尼龍布料在塑料牙刷、塑料梳子上摩擦幾下,然后把尺子靠近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3)將你的圓珠筆筆桿與頭發摩擦后靠近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4)用摩擦過的簽字筆靠近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5)用摩擦過的水彩筆靠近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6)用摩擦過的木質鉛筆靠近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7)用摩擦過的橡皮靠近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3、向幼兒出示記錄單,引導幼兒記錄下猜測結果,然后進行實驗操作,證實自己的猜測并記錄下自己的實驗結果。
物 體
能不能吸起小東西(能 √ , 不能 ×)
?
實驗結果
(三)展示幼兒的實驗報告單,教師與幼兒一起歸納總結實驗結果。
1、摩擦過的塑料牙刷能夠吸引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2、摩擦過的塑料梳子能夠吸引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3、摩擦過的圓珠筆桿能夠吸引小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4、摩擦過的簽字筆能夠吸引小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5、摩擦過的水彩筆能夠吸引小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6、摩擦過的木質鉛筆不能夠吸引小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7、摩擦過的橡皮不能夠吸引小紙屑、泡沫、羽毛等輕小物體。
教師小結:塑料牙刷、梳子、圓珠筆等這些物品能夠吸引紙屑、頭發、羽毛等輕小物體,是因為這些塑料物品經過摩擦后產生了靜電,靜電會使這些小的物品吸在這些塑料制品上,這就是摩擦起電的現象。木質鉛筆不是塑料制品,摩擦后不會產生靜電,所以不能夠吸引小紙屑、頭發、羽毛等輕小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