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有趣的摩擦起電
(四)引導幼兒談一談生活中遇到的靜電現象,以及靜電的危害
我們穿的化纖衣服,用的塑料制品,都會通過摩擦產生靜電,靜電使這些物品沾上一層灰塵,使用不久后它們失去了原來好看的顏色了。
在煤礦里,摩擦起電放出的電火花會引起瓦斯爆炸……
在干燥的環(huán)境里,如果你穿著塑料底鞋在干凈的地板或地毯上長時間行走之后,伸手去抓金屬門把,也許會“啪的一個小火花跳到你的手上,把你電了一下。”
(五)活動延伸
1、對照幼兒用書,利用氣球和光碟繼續(xù)探索摩擦起電的有趣現象。
2、在科學角設置“有趣的靜電”探索區(qū),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生活中“摩擦起電”的現象,以及探索避免靜電產生的方法。
第一次活動分析:對于“摩擦起電”這節(jié)課,我把它設計成了一節(jié)科學小實驗。我認為孩子們應該是在“做中學”,通過觀察——探究原因——猜想——驗證——新的發(fā)現——記錄——分享與表達",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孩子們的主動性,讓他們充分討論與實踐并在探究中獲得快樂與成長。通過這一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識別一些經摩擦能產生靜電的材料、還能夠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自己的猜想,體會科學探究過程的快樂。
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首先是以小游戲“叫醒小蛇”引發(fā)了孩子的好奇心,進而讓孩子們去思考:為什么自己不能叫醒“小蛇”?一旦孩子產生疑問,他們的探索的熱情就會被激發(fā)。孩子們很快進入了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但問題卻在這時出現了:孩子們用摩擦后的塑料牙刷吸引泡沫的時候,泡沫并沒有跟隨著塑料牙刷,難道靜電對于泡沫沒有吸引?不應該呀!我在用手揉搓泡沫的時候,泡沫與我的手產生了靜電,泡沫會吸附在我的手上呀。針對這一問題,我又進行了第二次的備課,并組織孩子們進行第二次的科學探究活動。以下是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請幼兒一起玩“叫醒小蛇”的游戲。
游戲玩法:幼兒與教師的桌面上一人一把塑料牙刷、紙片“小蛇”,教師與幼兒分別用塑料牙刷吸引紙片“小蛇”。
2、引導幼兒觀察老師與自己的“小蛇”有什么不一樣的?為什么自己沒有叫醒“小蛇”?
2、教師揭示:因為老師在叫醒“小蛇”之前把塑料牙刷在自己的頭發(fā)上摩擦了一會兒,使塑料牙刷上帶上了靜電,靜電可以吸引輕小的物體,所以老師的塑料牙刷能叫醒“小蛇”。
3、請幼兒用塑料牙刷在自己的頭發(fā)上摩擦一會兒,用摩擦后的牙刷再次叫醒“小蛇”,感受成功的喜悅。
(二)出示材料,引發(fā)幼兒猜測,并嘗試實驗操作。
1、向幼兒出示材料盒,請幼兒觀察材料盒里都有哪些材料。
2、引導幼兒猜測:材料盒一中的材料在材料盒二中的材料上摩擦一會兒是否會吸起材料盒三中的小物品?
(1)用綢子、毛皮或尼龍布料在塑料牙刷、塑料梳子上摩擦幾下,然后把尺子靠近紙屑、泡沫、羽毛;
(2)用綢子、毛皮或尼龍布料在塑料牙刷、塑料梳子上摩擦幾下,然后把尺子靠近紙屑、泡沫、羽毛;
(3)將你的圓珠筆筆桿與頭發(fā)摩擦后靠近紙屑、泡沫、羽毛;
(4)用摩擦過的簽字筆靠近紙屑、泡沫、羽毛;
(5)用摩擦過的水彩筆靠近紙屑、泡沫、羽毛;
(6)用摩擦過的木質鉛筆靠近紙屑、泡沫、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