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有趣的摩擦起電
(7)用摩擦過的橡皮靠近紙屑、泡沫、羽毛;
(8)用摩擦過的手靠近紙屑、泡沫、羽毛。
3、向幼兒出示記錄單,引導幼兒記錄下猜測結果,然后進行實驗操作,證實自己的猜測并記錄下自己的實驗結果。
物 體
能不能吸起小東西(能 √ , 不能 ×)
?
實驗結果
(三)展示幼兒的實驗報告單,教師與幼兒一起歸納總結實驗結果。
1、摩擦過的塑料牙刷能夠吸引紙屑、羽毛;
3、摩擦過的塑料梳子能夠吸引紙屑、羽毛;
3、摩擦過的圓珠筆桿能夠吸引小紙屑、羽毛;
4、摩擦過的簽字筆能夠吸引小紙屑、羽毛;
5、摩擦過的水彩筆能夠吸引小紙屑、羽毛;
6、摩擦過的木質鉛筆不能夠吸引小紙屑、泡沫、羽毛;
7、摩擦過的橡皮不能夠吸引小紙屑、泡沫、羽毛;
8、用摩擦過的手能夠吸引泡沫。
教師小結:塑料牙刷、梳子、圓珠筆等這些物品能夠吸引紙屑、頭發、羽毛等輕小物體,是因為這些塑料物品經過摩擦后產生了靜電,靜電會使這些小的物品吸在這些塑料制品上,這就是摩擦起電的現象。但不是所有的輕小的物體都會受塑料制品上的靜電的影響,比如泡沫制品會受皮膚上產生的靜電的吸引,卻不受塑料物品的影響。木質鉛筆、橡皮摩擦后不會產生靜電,所以不能夠吸引小紙屑、頭發、羽毛等輕小物體。
(四)引導幼兒談一談生活中遇到的靜電現象,以及靜電的危害
我們穿的化纖衣服,用的塑料制品,都會通過摩擦產生靜電,靜電使這些物品沾上一層灰塵,使用不久后它們失去了原來好看的顏色了。
在煤礦里,摩擦起電放出的電火花會引起瓦斯爆炸……
在干燥的環境里,如果你穿著塑料底鞋在干凈的地板或地毯上長時間行走之后,伸手去抓金屬門把,也許會“啪的一個小火花跳到你的手上,把你電了一下!
(六)活動延伸
1、對照幼兒用書,利用氣球和光碟繼續探索摩擦起電的有趣現象。
2、在科學角設置“有趣的靜電”探索區,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生活中“摩擦起電”的現象,以及探索避免靜電產生的方法。
第二次活動分析:第一次的活動讓孩子們產生了一個概念:只有塑料物品才會產生靜電。這當然是錯誤的概念。我們生活的周圍會產生靜電的物品很多,一兩節課孩子們是沒有辦法了解的全面的。而且“靜電”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它不僅僅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也是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第二次的活動中加入了我們的手——“皮膚”經過摩擦后產生靜電吸引住了泡沫,孩子會明白原來會產生靜電的不是塑料物品的“專利”,生活中還有其他的物品也會。整個活動過程既是一個小實驗,也是一個游戲。幼兒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游戲的過程,這對于我的活動的進展是很有幫助。而且在實驗的過程中孩子們能夠想出各種辦法記錄下實驗結果,基本完成了預定的目標。當孩子們發現通過摩擦塑料牙刷,使塑料牙刷上產生靜電從而能叫醒“小蛇”,孩子的再次嘗試,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這時教師給孩子創設更多的問題情境,孩子們的探索欲望正是高漲的時候,對運用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進一步的探索躍躍欲試。孩子們做出了大膽的猜想:塑料牙刷、塑料梳子、圓珠筆、簽字筆、水彩筆、木質鉛筆等摩擦后會不會產生靜電?因為孩子們認識的字有限,會寫的就更少了,所以我鼓勵孩子們將猜想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并到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