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探索活動:會跳舞的烏龜
2、幼兒兩人合作,一起嘗試、探索發現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關系,并記錄結果。
3、幼兒做好記錄后,與其他幼兒交流。
4、展示幼兒的記錄,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歸納總結:當手電筒向上時,小烏龜的影子就向下;當手電筒向下時,小烏龜的影子就向上;當手電筒向左時,小烏龜的影子就向右……
5、隨音樂表演,從玩法上進行調整,體驗探索的樂趣。
(評析: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我采用了探索法、記錄法、體驗交流法等來突破難點。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嘗試錯誤,驗證錯誤,最終獲得一定的科學經驗。)
三、遷移經驗,實踐提升——動物舞會:
1、引導幼兒遷移經驗,嘗試讓其他海洋動物“跳舞”,發現有關其他事物的影子的奧秘,體驗探究的樂趣。
2、最后集體隨音樂進行歡快的動物舞會,(溫馨提示)可以單獨、亦可以結伴表演給客人老師看。
(評析:學習不僅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最終的目的是要把知識經驗轉化為生活實踐經驗,這個環節的遷移實現了顯性的知識技能的遷移,可以說是活學活用。)
活動反思:
一、幼兒不同于成人,他們不是“聽”科學、“看”科學,更不是“想”科學,而是“做”科學。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有這么一句話:“兒童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的。他自己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只有幼兒親歷真實的探究過程,才能使其掌握認識世界的金鑰匙。所以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遵循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 一定挑戰性的原則,以“會跳舞的烏龜”作為感悟的支點,以疑激趣,以趣激活,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使孩子們在做中思考,做中動手實驗,做中創造,做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