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第一學期園務小結
同時在園級課題:《利用家庭、社區教育資源,開展幼兒多元化的啟蒙教育》的各子課題的實施過程中,進一步探索多樣的活動形式,從而積累豐富的經驗和資料。老師們改變了以往“家長進課堂”的單一模式,采用了多種形式導入模式:利用各種傳統節日(中秋節、敬老節、元旦等)到社區敬老院向孤老們送去了節日的問候,使幼兒進一步懂得了尊敬老人,尊重成人勞動。子課題“家園主題合作,發展幼兒啟蒙教育”中,結合大班主題“我是中國人”請家長來園和小朋友玩弄堂游戲,使家長在活動中回憶了兒時的快樂時光,使幼兒對中國的民俗文化有了一些了解,積累了直觀的經驗。有的子課題以案例的形式對家長參與主題活動進行研究。有的子課題充分利用家長資源一起來為幼兒創設主題環境,如:結合主題“新年到了”,邀請心靈手巧的家長進班和小朋友一起做燈籠,剪窗花使教室得充滿著過年的喜慶氣息。
在開展形式多樣的常規家教活動中,園方結合問卷和家委會的意見,針對上學期的薄弱環節: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時間較少,家長們不能及時了解孩子在園的第一手信息。進行了相關的調整:各班開設家長熱線,教師每周定期接聽,并與家長進行交流孩子的近況,開設時間必須為一個半天;對于較為容易被教師忽視聯系的中間段的孩子們,各班列出相應的名單(至少五名幼兒),每月必須主動聯系一次,并交與園長室。由園長進行監督、抽查;園長室將每周五的下午作為家長開放日,方便家長與園方的溝通。這些全新的溝通方式與我園固有的交流方法(個別交流、家園聯系冊、家長會、家長信箱等)進行了結合,滿足了不同家長的需要,獲得了大部分家長的認可與支持。
我們還重視發揮家長會的宣傳作用,因為家長會是傳統的教師與家長直接交流的平臺,我們將家長會作為向家長宣傳新課程下的主題活動的主陣營,讓家長充分了解和認識到主題活動對孩子發展的意義以及家長的重要作用。使家長有目的、有方向的配合教師開展主題活動。
發揮家園園地的溝通作用,為了讓家長更多的了解主題活動,我園對家園園地進行適宜地調整:主題開展前,將活動的大目標、大框架及幼兒可以得到哪些發展、家長可以配合做些什么等貼在園地中;主題中,隨時介紹一些活動的進程及家長近階段可以做些什么,使家長有的放矢參與到主題活動中。
以開放半日活動的形式讓家長體驗主題活動,讓家長幫助孩子收集相關的學習資料是新課程的一大特點。我們在區域活動、角色游戲、教室墻面上將這些資料進行展示與互動交流,讓家長更為直觀的感受到自己在活動的重要性。調動他們參與活動得積極性。以強化家庭與幼兒園的合作關系,實現家園教育的同向同步,以期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與能力,為孩子的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五、追求優質的后勤服務
首先我們從加強學習,提高自身修養做起。組織后勤組人員積極參加園內組織的每一次政業學習,學習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不斷增強法制觀念。學習有關國家財務法規、食品衛生法等。并輔以“換位思考”的方式來強化各自的職業道德。我們還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找到切入口,共同研究、討論。以提高自身素質,明確各自工作崗位的規范化操作程序。并努力克服“流動性強”和各自的“惰性與慣性”,向前邁進著。其次樹立為教育第一線服務、為幼兒、為家長服務的理念。“紅花要有綠葉配”,教師們在積極參與二期課改的同時,我們后勤人員也能配合,以教師、幼兒的需要為己任,發揮著自己應有的責任。我們還為有困難的家長開設了營養豐富早餐;為不能吃海鮮的幼兒增加了病號菜;為部分營養不良、貧血等幼兒添加了營養菜;為肥胖幼兒,中間還要根據氣溫適時調控。本學期我們還對視力不良的幼兒,向家長發放矯治單,使家長及時對孩子進行治療,為的是令我們的家長們安心、放心、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