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師幼互動中的表揚與建議策略
教師在與孩子的對話中,會經常使用到安慰、鼓勵或批評的方式,作為一個對孩子負責任的老師,需要把握住客觀與理性這兩條原則,在與孩子的交流中注意掌握表揚與建議的技巧。與孩子們說話不單是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一句話可以引導孩子,讓他們駛入人生正確的航線;一句話也可以誤導孩子,讓他們陷入明天的沼澤。語言的使用往往會帶有很深的心理暗示作用,因為學前期的孩子愿意傾聽與相信教師說的每一句話。
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教師的回應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互動活動,如何抓住孩子拋過來的"球",以適當的方式去接,再以適當的方式把"球"反拋給孩子,即教師不同的引導策略,讓他們再次"接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幼兒的回應技巧與質量。
一、表揚容易誤導
表揚孩子里面藏著很深的學問。通常認為,對孩子進行表揚,可以讓孩子做得更好,甚至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然而不當的表揚不但不會讓孩子做的更好,反而會讓孩子迷戀上夸獎與獎品。
表揚并不是什么時候都可以進行的,就像大餐,偶爾一頓會讓人垂涎三尺,然而經常去吃也就覺得平淡無奇。表揚是精神獎品,這與物質獎勵從本質上來說是沒有區別的,有些人認為多一些精神激勵既省時,又省錢,又省力,三全其美--然而,我們卻忽視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因為很多的事情孩子是出于自己的興趣去做的,他們可以承受挫折,我們也應該讓他們知道這本身就是實現目標的一部分。有時老師會不斷地給予表揚,頻繁地在孩子身邊說:"好的,你真棒!""你會做得更好!""真是你做的嗎?了不起!"
成年人對于人的評價會有很多種反應,有的人一笑了之,有的人卻緊張兮兮。學前期的孩子則不一樣,他們還是張"白紙",在現實生活中,老師往往采取兩種不太恰當的方式去表揚的孩子。
其一,過高表揚。
常見的表揚有"你是最棒的!""你就是個超人!""你真是個天才",這些話包含著老師的肯定與期望。孩子們當然不會感到壓力,但他們開始相信自己就是no.1。然而,這種錯誤的認知形成了"積極"的暗示效果,并且會埋藏在他們的心靈深處。長大之后,這樣的孩子會形成功利的性格,由于自己是"no.1",他們不能接受自己的失敗和別人的負面評價。表揚,不是言過其實的亂吹捧,一切從幼兒的客觀實際出發。對孩子言過其實的表揚,會使孩子形成不切實際的自我認識,一旦這種認識與現實生活中他人恰當的評價發生沖突,幼兒的心理就會失去平衡。
其二,弱化表揚。
有一些老師,并不看重表揚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他們會這樣對孩子說,"你是一個普通的孩子。""我們大家都一樣的。""你和其他的小朋友沒有區別。"可以說過度評價太"火",弱化評價的做法又太"溫",F在是一個開放的,主張個性化的時代,良好的個性非但不會脫離群體,反而更容易被大家所喜歡。擁有個人特點,才會擁有個人魅力,才能增強人際吸引力。就像莎翁說的,世界上沒有一片相同的葉子。世界上也沒有一個相同的孩子。弱化表揚,就是弱化孩子的個體存在,這樣做會犧牲她的自信心,甚至形成抑郁性格。帶有個人色彩的表揚都是誤導,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性格,以及如何與人相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