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出效益 研修見成效 課堂保質量
二是加強教學環節檢查,確保教學行為的規范。堅持教研月查制,每月底,各研修組長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培優輔困、教學用語、教學儀態、學生課業負擔等十幾個方面進行檢查。同時,我們對非統一調研考試的學科加大督導力度,對承擔這些學科教學的教師進行過程考核,根據平常巡課、看課的情況,及時反饋,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教導處不定時檢查所有教師、所有學科的教育教學行為,向學生了解科任教師的教學情況,并把平時的檢查情況納入“教學常規”年度考核,凡是檢查教學常規有問題,教學行為不規范的,不得評為“優秀”,年度考核時也要在教學常規項扣分。實行教學環節組長負責制,組員教學環節上出現了問題,研修組長督查不到位的,要負連帶責任。
三是加強學生課業負擔檢查。我們認真執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關于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相關規定,要求教師通過研究教學來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實現“低負高效”。教導處每學期都不定時地檢查學生作業布置的情況,并將檢查結果納入教師教學行為及教學常規評價。
四是加強體育、藝術等課程教學的管理,切實提高體、藝教學質量。我們注重體、藝教學與民族文化藝術有機結合,注重特長培養與全面發展的結合,加強體育室內課的教學和研究,把體育衛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室內課教學。高度重視學生體質健康和視力健康,每年組織一次學生體質健康檢查。加強對體育老師課堂教學的考核,要求體育課師生都要按規定著裝,不得穿牛仔褲、皮鞋、高跟鞋,并從時間、任務、訓練量、休整等方面對體育課加以規范。
五是規范教師代課和學生請假行為。教師請假,要事先填寫《教師請假調課代課單》交教導處,再由教導處安排人員代課;學生請假,要上報每天的值日教師,請假兩天以上的,要填寫請假條并交教務處批準。
六是結合師德教育規范教學行為。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的八項規定》和縣教育局《關于禁止教師有償補課辦班的規定》,通過開展師德論壇、師德演講、師德反思、分層測評、評選先進等活動,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學校每年均組織家長代表、學生代表和全體教師對所有教師進行滿意率測評,并通過教師群體推薦,師德領導小組審定,大力表彰“師德標兵”。在我校,師德建設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工作,是規范教學行為的重要舉措。
3、利用評價管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
一是務實校本評價。檢驗教育教學活動成效的有效方法是評價,評價可以反饋現狀,可以引發反思,可以促進改進。在評價中激勵進步,是新課程倡導的理念。我校的校本評價定位于學生、教師和學校發展,采取“過程性、多元化、綜合性”的評價方法,遵循“導評結合、人文激勵”的原則。我們強調以人為本,尊重、欣賞每一位教職工,對存在某些不足的教師也是善意提醒,有所期待。我們的“學生成長記錄袋”、家校聯系冊等,無一不體現著人文性和激勵性,使學生在評價中體會到關愛,增長了信心,明確了目標,而在這之中,也讓教師學會了評價。
二是實行正面激勵的評價辦法。在原來的津貼分配方案和現在的績效工資發放方案中,我們堅持對在新課程實施中有作為有貢獻者予以重點傾斜;在工作量核算時,我們對任教校本、綜實、科學、體育等難點課程的工作量予以傾斜;為班主任、助理班主任、研修組長、課題組長增加了單項分值;我們還把優秀校本研修小組和文明辦公室建設的情況都納入教師年度考核評價,使個體的行為直接與所在研修組、辦公室的集體利益緊密相連,有效地增強了教師的團隊意識。我們堅持正面激勵,在評優評先時,向班主任和一線教師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