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出效益 研修見成效 課堂保質量
四是組織豐富多彩的學科活動。在推進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我們體會到,以課堂教學為主,輔之于豐富多彩的學科活動,是達成課程目標,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每學期,各研修小組均組織開展了富有特色的學科活動。如語文組大力倡導“經典誦讀”,開展各種形式的習作練筆和語文研究性學習,在低段開展查字典比賽,在中段開展朗讀比賽,在高段開展課標指定的必背古詩詞的背誦比賽以及“優秀習作集”評比;低、中、高段數學組分別開展口算、筆算、四則計算、簡便計算、應用題解題比賽;英語組開展英語演講、英語手抄報評比、單詞默寫比賽;品德組開展了“環保小衛士在行動”、“讓夕陽更燦爛”等主題活動;綜實組組織學生參加noc比賽;科學組組織科技小論文寫作講座,組織參加市縣科技節;藝術組組織學生參加各級書畫比賽等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發展了學生特長,張揚了學生個性,激發了學生不斷進步的動力,為學生全面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三、運用“木桶效應”,促課堂保質量。
由多塊木板構成的水桶,其價值在于盛水量的多少,但決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關鍵因素不是其最長的板塊,而是其最短的板塊。這就是“木桶效應”。木桶效應啟示我們,教師的素質和教學能力是優劣不齊的,要想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關鍵在于提升教師的群體素質。我們運用這一效應,借鑒洋思經驗,深入開展了創優課堂教學活動,保證了課堂教學水平再上新臺階。
1、借鑒洋思經驗,狠抓集體備課和校本作業開發。
我們進一步規范了集體備課制度,倡導“功夫花在備課上,效益出在課堂上”。我們的做法是:主備、合備、個案一條龍。
主備:學期初,備課組長將一學期的備課任務分解給組內每位教師,承擔任務的教師即為該教學單元的主備教師,每次集體備課活動時先由主備教師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進行主旨發言,包括課時劃分、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設計、作業練習設計等。
合備:在主備教師講完后,其他教師對主備教師的設計進行合作研討,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在人人參與、個個發言之后,形成共性教案。
個案:每位教師在集體教案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所教班級的學生情況,對集體教案進行增、刪、改等個性處理,最后確定上課教案。
通過以上三個環節的備課活動,不僅使教案的質量得到保證,而且在整個活動中,使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教材處理能力,教學設計能力得到了提高。
由于人力財力精力的限制,我們不可能像洋思中學那樣每天都自行設計作業,但我們在作業校本化上還是做了一些努力。比如,集體備課時統一作業布置標準和批改要求,學校出資數千元印制語、數、外三門學科的單元過關題等。
2、深入開展課堂教學創優活動。
開展課堂教學創優活動以來,我們通過教學競賽、同課異構、一課多磨、課例診斷等活動,有效提升了我校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為了使創優活動進一步深化,我們又提出了“精心處理教材,營造民主氛圍,創設學習情境,善于駕馭課堂”的四項要求,狠抓了“三個環節”:一是課前備課要精。“精”就是要抓住關鍵點,要全程落實教學目標,全程關注學生;二是上課過程要活。“活”就是要體現生動活潑,體現教學互動,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三是課后反思要深。“深”就是要及時掌握反饋信息,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深入反思,及時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