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關系找準著眼點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四、上課與游戲的協調統一
古往今來;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每個時代、每個民族的孩子都喜歡;古今中外的許多教育家對兒童游戲的意義、地位、作用都有過精辟的論述,如我國幼兒教育家陳鶴琴提出:“游戲從教育方面說是兒童的優良教師,他從游戲中認識環境,了解物性,他從游戲中強健身體、活潑動作,他從游戲個鍛練思想,學習做人。游戲實是兒童的良師。”《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可見,游戲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地位很重要。幼兒園的教育也應通過游戲進行。因此,教師要克服以上課為中心,重上課輕游戲的片面做法,要妥善處理好上課與游戲的關系,不能將上課與游戲相對立,既要重視上課計劃的制訂;也要重視游戲計劃的制訂,既要重視上課時教學具的準備,更要重視幼兒游戲材料的提供及游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在一日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有準備地開展各類游戲。保證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快樂、成功。
五、個體與全體之間的協調統一
著名的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這首先是人學,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在一個班集體中,總有小部分幼兒表現較突出,他們接受能力強、思維活躍、性格開朝、口齒伶俐、反應敏捷、能歌善舞,善于與教師接近,于是就倍受教師的青睞,成為教師的小助手,班上的小明星,各方面鍛練機會比較多,發展條件比較好;而那些為數較多的表現平平的,尤其是性格內向、膽子較小的孩子則默默無聞,很難得到老師的關注,成了被老師遺忘的對象。每個孩子身上總有這樣或那樣的閃光點;我們的教育不能落掉、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素質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體幼兒,要充分觀察了解每一個幼兒、關心幼兒、尊重幼兒、因材施教,善于發現和挖掘幼兒特點,引導和幫助每一個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發展。
六、幼兒園、家庭與社會的協調統一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單靠教育機構的影響是不夠的,對于幼兒來說,家庭是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對他們發展的影響更具力量但由于目前多數家長缺乏對兒童發展狀況的研究,不懂得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不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一味追求智力開發,“望了成龍”,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同時忽視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嚴重影的和阻礙了孩子的發展。例如,幼兒在幼兒園所接受的樂于助人、團結友愛、尊老愛幼、講究衛生、愛惜公物等良好品德教育只有在家庭教育積極配合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則,只能是事倍功半。同時,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也是不可視的,學的幼兒教育價值觀需要通過相關職能部門和新聞媒體的密切合作,廣泛宣傳,才能提高全社會的整體素質。所以幼教工作者要牢牢樹立大教育觀念,努力開創幼兒國、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幼教工作局畝面,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地、切實地推進幼兒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