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蟲子的教案(通用6篇)
關于幼兒園蟲子的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了解生長需要營養。
2、激發幼兒尊重生命,并感受成長的喜悅。
活動重難點:蘋果為蟲子提供了生長的營養是合理的現象。
教學準備:
flash課件、磁帶、圖片
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出示課件。
2、討論與分享提問:蘋果被蟲子吃了,它心里面怎么想呢?如果這個蟲子不吃蘋果那么它會怎樣呢?如果這個蘋果沒有被吃掉,它會怎么樣?如果被蟲子吃了以后,種子落在地上后會發生什么事呢?(看課件)
3、游戲:我們要長大。
4、小結:各種各樣的生物構成了我們美麗奇妙的大自然,這些生物每天吸收各種各樣的營養,和我們一地長大。
關于幼兒園蟲子的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夏天來到了,各種各樣的小蟲子經常出現在角角落落、樹林、草叢里,這些地方也是孩子愿意去的地方,所以他們經常把發現的小蟲子帶回來,于是我們組織了一系列關于小蟲子的活動。
活動一:尋找蟲子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探索蟲子的家,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
2、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與同伴交流。
3、引導幼兒了解蟲子的居住地與其生活習性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歸類。
活動準備:
1、記錄紙、筆、
2、透明的小瓶子、塑料帶、簍空塑料筐、紙袋等。
3、蔬菜葉、面包、飛蟲、瓜皮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幼兒到戶外操場、種植園、小花園尋找小蟲子。對蟲子的生活環境進行記錄。
二、引導幼兒討論蟲子的家在哪里?(你在哪里發現的蟲子?)
1、幼兒之間相互介紹自己發現和記錄的蟲子的家。
2、集體討論蟲子的家在哪里?
3、教師引導幼兒進行總結:(蚯蚓生活在土壤里、蝴蝶生活在花叢中……)
4、開闊幼兒思維,“除了今天發現的小蟲子,你在哪里還見過蟲子?”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個別幼兒講給大家聽。
三、給蟲子安新家
1、鼓勵幼兒自由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物品養蟲子。
2、選擇食物放入蟲子的新家里。
3、鼓勵幼兒進行細致觀察并做好記錄。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對自己飼養的小蟲子進行細心觀察,教師引導幼兒在觀察中發現新的問題。一段時間后,看看會有什么變化。
效果評析:
此次活動幼兒很感興趣,充分享受到大自然帶來的樂趣,我把認識蟲子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找蟲子的時候,有個孩子捉了一只蟈蟈,但是關于放在什么里面?怎么不讓蟈蟈跑出來?小朋友怎么又看的清楚?的問題,孩子們爭論起來,這時有個孩子提出用兩個鏤空塑料筐對著扣起來,這個方法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有個孩子還找來膠帶把接口粘住。當發現孩子們能主動的解決一些問題時,我由衷的高興,即便是我本來預設的效果沒達到,但我欣慰這份意外的驚喜。
關于幼兒園蟲子的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積極探索蟲子的家,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
2、了解蟲子的居住與其生活習性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分類。
3、愿意將自己的發現與同伴交流。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小朋友在外面游戲的時候,肯定會發現很多小蟲子,都見過哪些小蟲子?(引導幼兒說出見過的蟲子名稱,生活在什么地方?),今天我們到幼兒的草叢中去找一找,看能找到哪些小蟲子,把看到的小蟲子記錄在記錄紙上。
(二)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種植園等附近觀察螞蟻、蝸牛、蝴蝶、蚯蚓、蜻蜓等蟲子的生活環境并進行記錄。
(三)引導幼兒討論蟲子的家。
1、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發現和記錄的蟲子的家。
2、集體討論:蟲子的家在哪里?
3、老師引導幼兒進行總結(如天牛生活在樹上和花上。甲蟲生活在樹上,蜻蜓生活在水草多的山谷或池塘,小溪邊,蝴蝶大多生活在田野和矮樹上等等)
(四)組織幼兒觀看錄象或掛圖,補充介紹一些有關《蟲子的家》的新經驗(如:有趣的蟻穴、復雜的蜂窩等)
(五)延伸活動:引導孩子根據自己喜歡的蟲子,創編故事,并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我把尋找蟲子家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散步時先讓幼兒在草地里找蟲子,他們找到了許多蟲子,還有個孩子挖到了一條蚯蚓,他們就知道了蚯蚓的家在泥土里。我還請幼兒在家的周圍找找小蟲子,發現了更多的蟲子。也因為這樣,幼兒有了一定的經驗,活動效果較好。
關于幼兒園蟲子的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知道蟲兒最喜歡在草地玩,從而產生愛護草地的情感
學習愛護蟲子和草地的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怎樣愛護蟲子和草地
難點:理解不良行為對蟲子和草地的危害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帶幼兒到草地玩耍,獲得有關草地的感性經驗
物質準備:分別貼著紅、黃、綠標志的透明瓶子三個,指偶6個(歡笑的、哭喪的蚯蚓、螞蟻、西瓜蟲各一)
活動過程
一、探索:蟲兒最喜歡在草地玩
1.組織幼兒討論:小蟲子最喜歡在哪里玩?
2.實地觀察:在哪里玩的小蟲子最多。 (帶領幼兒依次在走廊、塑膠地、草地上找小蟲子。)
3.師生一起圍坐在草地上分享自己的觀察結果,得出結論:蟲子最喜歡在草地玩。
二、探索:蟲子希望我們愛護草地
1.指偶表演
“嗚——嗚——嗚——,是誰在哭呀?原來是小蚯蚓、小螞蟻、西瓜蟲。”
①出示指偶小蚯蚓。引導幼兒問小蚯蚓:小蚯蚓,你為什么哭啊?
教師以小蚯蚓的口吻說: “我們喜歡在草叢里玩,可是有些小朋友喜歡拔草,草拔光了,火辣辣的太陽照下來,把我的朋友曬死了。我好傷心啊。我怕我也會被太陽曬干的。嗚——嗚——嗚——。”
②出示指偶小螞蟻。引導幼兒問小螞蟻:小螞蟻,你為什么哭啊?
教師用小螞蟻的口吻說:“我喜歡在草地上玩,有些小朋友把垃圾扔在草地上,擋住了我回家的路,我迷路了,天黑啦,我一個人孤孤單單在外面過夜,好難過啊!”
③出示指偶西瓜蟲,問西瓜蟲為什么哭。
教師用西瓜蟲的口吻說: “嗚——嗚——,我很喜歡在草地里玩,可是有些小朋友在草地上亂蹦亂跳,萬一重重地跳到我身上,我就會被踩扁、沒命的,我好害怕啊!”
2.組織幼兒討論:怎么樣才能使小動物不傷心呢?
讓幼兒告訴小動物: “小蚯蚓,我以后不拔草啦。” “小螞蟻,我以后不把垃圾扔在草地上,我要放到垃圾筒里。”“西瓜蟲,我以后不在草地上亂蹦亂跳,我輕輕走。”
3.出示歡笑的指偶“蚯蚓、螞蟻、西瓜蟲”:謝謝你們。
4.提問:你們自己做到了,如果看見其他人沒有做到怎么辦?
活動結束:
跟草地說“再見”,跟小蟲子說“再見”。
關于幼兒園蟲子的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提高幼兒對中國文字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1、口、頭、手、腳、腿、臂都可以活動的木偶(紙偶也可,其它老師扮演更好)
2、若干根長棍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幼兒熟悉的象形文字(山、水、田、石、木、禾、竹、口……)圖片,讓幼兒自由討論后說出與其對應的中國漢字來導入課題
2、師:中國的文字除了這些許多象形文字以外,有的還可以用我們的形體來表現呢。今天我為你們帶來一個木偶朋友,它就可以表演許多形體文字呢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木偶,讓其表演“貝”字(低頭、肩平、小臂下垂、雙腿拉開)和“安”字(頭仰、雙臂平舉、兩手下垂、拍拍皮帶表示有一橫再雙腿交叉成“女”)老師為其講解
2、根據講解,讓幼兒發揮想象用身體各部位來自主表演“巾”、(肩平、小臂下垂、一手腕勾起、頭身腿腳成一直線)“于”、(拍頭表有一橫、雙臂平舉、頭身腿成直線、一腳勾起)“平”、(兩點可用耳朵代替)“員”(嘴張開)……字,老師巡回指導,對表演獨特的幼兒給予鼓勵。
3、讓幼兒想象自己認識的那些簡單的字可以用形體來表演(“人”、“口”、“大”、“ “小”、“少”、“中”、“干”……)
4、木偶借助一根長棍表演“天”字后引導幼兒自由自在地借助外物來表演更多的文字
如:借助一兩根棍表演“中”“才”“士”“土”“女”“米”“工”…….
兩人合伙表演“從”“壩”“林”“扛”…….
三、結束部分
游戲:1、看誰猜得對
兩人一組,一人用形體表演文字一人猜字
2、 看誰做的快
幾人一組(自由結合),一人說字,其它人用形體表演。
關于幼兒園蟲子的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發幼兒對蟲子特殊本領的關注。
2、引導幼兒了解蟲子的保護色、預測天氣、再生的本領。
活動準備:
1、收集有關蟲子特殊本領的資料,在飼養區中飼養斷體的蚯蚓,觀察蚯蚓的再生。
2、進行表演游戲的材料若干。
3、關于動物保護色的掛圖。
活動過程:
一、幼兒欣賞故事《蚯蚓再生》,了解蟲子再生的本領。
1、故事結尾蚯蚓媽媽的話可先不講,留下懸念,幼兒討論、了解蚯蚓再生的特殊本領。
2、看蚯蚓再生的錄象資料,進一步了解蚯蚓再生的過程和原因。
3、討論其他蟲子的再生:如壁虎等。
二、幼兒討論并向同伴介紹蟲子的其他特殊本領如預報天氣等。
三、教師出示掛圖,讓幼兒尋找隱藏的蟲子,發現蟲子保護色的秘密。如:蝴蝶、蚱蜢等。
活動延伸:
幼兒分組表演游戲《偵察兵》,為幼兒提供不同的材料、工具和場景。如:樹枝、樹葉、皺紋紙、牛皮紙、顏料、繪畫用具等。幼兒根據游戲情節的需要扮演偵察兵,進行自我偽裝。
效果評析:幼兒的好奇心很強,總喜歡問個為什么,正是這份好奇才使孩子的知識越來越豐富,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其知識經驗也會有一定的增長。作為教師應該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做好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