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繪畫能力培養研究的反思
一直以來如何開展好評價,發揮評價的作用,促進幼兒各方面發展卻困惑著我們。
下面這些現象使我對繪畫活動中的評價進行了深深的反思。
1、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涂涂畫畫、美工活動幾乎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興趣。當他們無拘無束的表現自己的內心感受時是那樣的專注、認真與自信?墒窃谡幚L畫教學活動中,我們卻又會看到這樣的現象!袄蠋,我不會畫”“老師我不想畫了”一些幼兒對繪畫的畏懼、厭倦、畏難情緒深深的刺痛了我。
2、評價活動一般是繪畫結束后對繪畫結果的評價,往往是教師主導匆匆而過,孩子們似乎也沒有真正聽進去。效果不明顯。
3、過多的注重對繪畫結果和繪畫技能技巧的評價,并且用一個標準衡量所有幼兒,忽視了幼兒的個性差異,發展水平的差異,忽視了幼兒內心世界的變化,興趣情感的激發。使得能力較弱的幼兒不敢做畫,不想做畫了。
幼兒繪畫創作過程中的評價,這是促進幼兒智力、能力、情感發展的有效途徑。創作過程中評價的實施途徑與方法。
1、自主性與引導性相結合
教師不僅要鍛煉幼兒的自主作畫還要讓有目地的去引導幼兒,這樣幼兒才能有目地的去想象畫畫。
2、目標性與變通性相結合
教學活動的目標是我們教師在活動之前設計好的,但藝術活動卻有其特殊性。在同一活動的評價中,隨著一些意想不到情況的出現,評價也要隨之改變。如:在活動《可愛的花寶寶》中,目標是學畫表情,增加情感體驗。張子軒給花寶寶畫上了發卡,我請他說一說,他說:“花寶寶帶發卡就更漂亮了。乍一看孩子的繪畫脫離了目標。但是,幼兒繪畫中有創造就應該給予及時的肯定與滲透。當寧寧的想法得到老師的肯定后,激發了許多幼兒爭相打扮自己的花寶寶。進一步拓寬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有時教師可以對看似亂七八糟的作品仔細詢問一下。因為原本繪畫活動就滲透了幼兒的各種情感,教師必須站在幼兒的角度上,用幼兒的眼光去理解他們試圖表現的內容。即使與活動目標背道而馳也要體會他們的情感。運用笑臉和恰當的評語談出自己的體會和對幼兒的期望。
3、單一性與全面性相結合
原來的繪畫評價只重知識和技能,而如今既要關注幼兒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在繪畫過程中的評價上,不僅應該有美術學科的知識和能力,還要關注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審美情趣、態度習慣、興趣愛好、構思創意、探索表現等全面的綜合能力。因為端正的學習態度,高漲的學習熱情,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的學習情感是幼兒健康發展的根基。只有開展這方面的評價才能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繪畫過程中的評價,培養和保護了幼兒繪畫的興趣,提高了幼兒繪畫的積極性。增強了幼兒的想象力和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