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龜歷險記》課后反思
設計意圖: 小班的孩子特別喜歡爬,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安全、衛生等原因,老師和家長都不允許孩子盡情的爬,在小班健康學科中對幼兒的爬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而機械的爬顯得枯燥無味,難以吸引孩子的興趣,于是我設置了小海龜跟媽媽學本領和歷險回家的情境,讓幼兒置身于游戲情境之中,在場景中練習手膝著地自然爬、障礙爬一次來滿足孩子爬的興趣和欲望,并相應提高他們爬的能力,于是《小海龜歷險記》便生成了。活動目標:1、體驗爬的樂趣,克服畏難的情緒2、會手膝著地爬行參與游戲3、能手膝著地爬過障礙物,提高爬行的能力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通過創設小海龜學本領、歷險回家的情景,大大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孩子們都能參與到活動中積極探索各種爬行的方式并大膽表達,最后也能遵守游戲規則一個接一個完成爬越障礙物的活動。但本次活動由于教師沒有把握好時間導致活動過程過于倉促,如在幼兒比較各種爬的方式時,當幼兒說出手腳著地爬行舒服時,教師沒有立即對幼兒進行引導,這時,教師可抓住機會讓幼兒用自己堅持的方法和手膝著地爬行的幼兒進行比賽,以此來幫助幼兒判別出哪種爬行方法更快;或者也可請幼兒用自己的方法去嘗試爬越障礙物,當幼兒在過障礙時就會發現手腳著地爬行根本不能完成任務,由此也可讓幼兒清楚知道手膝著地爬行更方便。在學習爬行中,教師沒有顧忌到全體,忽視了個別幼兒的表現。游戲環節中教師也沒有單獨對游戲過程和規則進行完整的示范和講解,導致游戲過程中部分幼兒出行擁堵現象,其次獨木橋的障礙設置過于簡單,沒有體現出難度,教師可將難度適度加大些,更好的增強幼兒克服困難的心里品質。另外本次活動的場地設置也不夠合理和大,沒有給幼兒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導致幼兒在探索爬行中比較擁擠。最后活動目標的設定也沒有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指南》中也指出目標的設定應以幼兒的發展為主體,多以“樂意、喜歡、體驗、嘗試等這樣的字眼去設定,于是我對活動的目標也做了一些小的改動,將“增強、發展”等以教師為出發點的字眼改成了以幼兒為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