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活動《小烏龜看爺爺》課后反思(2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并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因此,我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1、幼兒能安靜地聽教師講故事,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2、通過看看說說,初步知道蘋果開花、結果、成熟的過程。3、體驗小烏龜關心爺爺之情,教育幼兒關心長輩。活動重點與難點:初步知道蘋果開花、結果、成熟的過程。教學準備:1、知識準備:已學過歌表演《小烏龜》。材料準備:提供多媒體課件、故事掛圖、幼兒操作圖片。教學程序:一、猜謎導入;二、講述故事,吸引幼兒的興趣;三、第二遍欣賞故事;四、第三次完整欣賞故事一遍;了解蘋果樹的生長過程;六、活動延伸:幼兒集體歌表演《小烏龜》。
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讓孩子觀看多媒體,吸引幼兒的感官,因為直觀感知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多媒體的使用能激發孩子活動的興趣,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活動過程中,在提問的設計上,具有層次性與遞進性,使孩子從易到難,理解故事的內容。在第一遍欣賞故事后,通過淺顯的提問,讓孩子對于故事有個初步的了解;在第二遍欣賞故事后,主要是對孩子情感的激發與教育;在第三遍欣賞故事后,重點理解蘋果樹的生長過程,以蘋果樹的游戲進行鞏固,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但這次活動,有的地方考慮得不周到,在實踐活動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同時也設想了一些改進思路和體驗。
1、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而是邊講便提問的方式組織這次活動。幼兒初步知道蘋果開花、結果、成熟的過程。
2、本次活動安排了操作活動,讓孩子通過小組合作給蘋果樹圖片按生長過程排隊在此基礎上知道蘋果開花、結果、成熟的過程。接著用課件來檢查幼兒的操作情況。發現幼兒都會擺,并且說出先后順序。可直接用電腦操作,提問幼兒就可以了。
3、活動中,通過遷移,幫助體驗小烏龜關心爺爺之情,教育幼兒關心長輩。我自己認為第二遍欣賞故事后,了解蘋果樹的生長過程,以蘋果樹的游戲進行鞏固;第三次完整欣賞故事,再幫助體驗小烏龜關心爺爺之情,教育幼兒關心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