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活動《云彩和風兒》課后反思(通用2篇)
中班語言活動《云彩和風兒》課后反思 篇1
《云彩和風兒》是一篇精短優美的散文,在文意的理解上,對中班幼兒來講有些難度,首先我請幼兒聽我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一遍,一下子把孩子們帶入了靜靜傾聽的世界,引起了對散文詩的興趣,有了表達的欲望。接著我提問:云彩變成了什么?孩子們回憶剛才聽到的,你一句我一言的,“云會變成獅子”“云變成了小船”“云變成了胖娃娃”。為了使幼兒更好地理解與感受散文的意境,充分體會自然界云彩的多變,我在朗誦散文詩第二遍時,不僅用了配樂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育手段使靜止的圖片畫面生動變化,再次又吸引了孩子,讓他們更真實的感受到了云彩變化的過程,也讓他們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間。
在詩中有多個詞語幼兒是很難理解的,如“躬”“張”“桅桿”“風帆”“白圍嘴兒”,我出示了形象生動的圖片“小白船”“大獅子”“胖娃娃”讓幼兒更能直觀的理解散文中的一些詞,再加上讓孩子們用動作來模仿“風兒”“小白船”“大獅子”“胖娃娃”的樣子,幼兒很快接受了新詞語。
但在活動最后沒有和孩子們一起游戲進行仿編,讓整個活動缺少了幼兒自主學習,大膽想象的機會了。幼兒也沒很好的掌握“吹呀吹,云彩變成了……”句式。而且語速太快,顯得整個活動有點趕流程。
在第二研中我對導語進行了修改,同時增加了“風兒“和”云彩“的圖片,讓散文詩更完整的在圖片中顯現了,語速也相應地慢了一些,整個氛圍也好了許多,孩子們在愉悅的情景下,積極主動的學習著,再讓幼兒說一說“你喜歡哪一句”時,幼兒能運用詩里面“吹呀吹,云彩變成……”的句式來講述。
在整個活動中還是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比如說,語速還是過快,教學語句太直白了,缺少了點童趣,在游戲過程中,沒有用表演的形式再次將詩歌表現一下,如果能用表演的形式讓詩歌重現的話,就能讓幼兒對散文詩又一次鞏固了,還有就是在游戲中我讓一位幼兒做云彩,其他幼兒和我都做風兒,如果讓幼兒都扮演云彩,老師做風兒,這樣效果會更好。給每個幼兒都提供參與的機會,讓幼兒成為真正活動的主人。
中班語言活動《云彩和風兒》課后反思 篇2
本次語言活動在欣賞優美的散文詩:《云彩和風兒》的基礎上,讓幼兒能夠理解秋季風兒能夠使云彩千變萬化的特點,并且讓幼兒結合生活實際,大膽地對云朵進行想象。《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本次語言活動中的詩歌不僅語言優美,而且內容貼近幼兒生活。
在活動的開始,我讓幼兒充分調動生活中的已有經驗,來讓幼兒回憶“平時你看到的云朵是什么樣的?”來導入活動。幼兒一下子進入了氛圍中,并且有的幼兒能夠利用身體部位來做出各種各樣的形狀,讓幼兒得到了全面的發展。這樣的導入,讓幼兒對于詩歌的理解就簡單了許多。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一邊欣賞散文詩,一邊為詩歌配上動作,幫助幼兒記憶詩歌。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孩子的熱情都放在了做動作上,而對于詩歌只能說出一個簡單的意思,不能夠運用詩歌中的句子來回答。最后,我帶領幼兒一起邊做動作一邊念詩歌,幫助幼兒進行記憶。欣賞完詩歌后,幼兒紛紛對于云朵還有什么形狀進行了想象,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非常活躍,并且一些幼兒還能夠用詩歌中的句形來進行創編。
但整個活動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在學習詩歌的時候,我太注意讓幼兒進行動作模仿了,使得幼兒最后雖然會做動作,但是許多孩子
還不會念句子,所以在學習詩歌這一環節花費了許多的時間。并且,給予了幼兒過多的“自由”,讓幼兒自己演風兒與云彩,顯得場面有點混亂,并且讓幼兒兩個兩個的表演時,其他的幼兒等待常常有點無聊,教師可以演風兒,全體幼兒先根據詩歌中的內容表演云彩的樣子,最后幼兒自由創編詩歌與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