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兒歌《圓圓圓》反思(精選2篇)
小班兒歌《圓圓圓》反思 篇1
圓形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一種形狀,也是幼兒比較喜歡的一種圖形。兒歌《圓圓圓》雖然比較簡單,但是精煉而且瑯瑯上口,其創(chuàng)編的空間又很大,能讓幼兒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
一、形象的圖譜,直觀的教學。
小班幼兒由于受年齡的限制,再現(xiàn)能力不是很強,所以我使用了形象鮮明的圖譜。讓幼兒在圖譜的暗示下比較形象又簡單地掌握了兒歌的內(nèi)容。同時在活動前,我把整個活動室布置成了圓的世界(活動室四周張貼著圓的圖片,擺放著圓的實物),讓幼兒能在室內(nèi)找到圓的物體從而進行仿編。一下子打開了幼兒的思維,幼兒學得也異常開心。
二、有益的探索,精彩的仿編
兒歌教學不僅要引導幼兒學習兒歌,更重要的是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認知能力以及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等。幼兒通過與環(huán)境、教師與同伴的互動中,自己原有的知識得到了提高,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體系,發(fā)展了語言及其他的各種能力。在本次活動中,創(chuàng)編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的想象力很豐富,他們能探索和尋找到很多關于圓的東西,如:太陽圓圓、蘋果圓圓、西瓜圓圓……感知圓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小班兒歌《圓圓圓》反思 篇2
小班語言《圓圓圓》是一段不錯的兒歌,短小、精練,瑯瑯上口。它從基本形狀入手,利用兒歌的形式,讓幼兒能夠感知不同的形狀。原教案是第二教時,所以我對活動進行了修改,目標定位的重點放在了學習兒歌和仿編句式上,活動的過程也相應地作了調(diào)整。為了完成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主要采取的策略是兩個方面:
一、緊緊抓住孩子的興趣點。
圓在幼兒的生活是最常見的東西,孩子們也對圓形有著好奇的探索心理,我在本次活動中就嘗試讓幼兒緊緊抓住這些興趣點,從最基本的形式入手,從兒歌里感知圓的特征。每個孩子在掌握這首兒歌的同時,也能感知圓的好玩和特征,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尋找,感知圓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鬧鐘圓圓、皮球圓圓等。
二、引導幼兒積極學習和創(chuàng)編兒歌句式。
在學念兒歌時,通過跟老師念,接念,以及分角色念來避免單調(diào)的練習。大多數(shù)幼兒都看著圖示學念兒歌。而在后面的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幼兒遷移學習經(jīng)驗,自己創(chuàng)編兒歌。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在自己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與環(huán)境、教師及同伴的互動,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尋找活動室里的圓圓的東西。孩子們興致盎然地把自己找到的圓東西嵌入兒歌,體驗到了創(chuàng)編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