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老師,我奶奶病了
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很投入又很真心,都從不同的側面表達出了對長輩的感激。我想這次隨機的談話是成功的,給孩子們以愛的教育,讓孩子們內心的愛生長得更為茂密。我聽著,微笑著,感動著,因為孩子們的真心話讓我很感動-----原來孩子們是能體會到家人的辛苦,同時也懂得可用自己的方式去感恩和孝敬自己的長輩。
三、分析與提示:
1、在實際生活中得到體驗是幼兒社會性學習的主要途徑。
新《綱要》指出,幼兒社會性學習往往融合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并滲透于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曉曉因奶奶生病住院而傷心流淚”這何嘗不是一次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的好時機呢?教師圍繞“曉曉因奶奶生病而哭”為主題適時適地展開談話,使得孩子們聽了曉曉的心里話后從曉曉的身上得到遷移,在內心深處自然地形成了撞擊與吻合,結合自己的生活從而轉變自己的意識與行為。教師還通過談話延伸了日常生活活動,在活動室的主題墻面特創設了“祝您健康快樂的愛心角”,使孩子們由關心曉曉奶奶不然而然地在平時的生活中主動關心自己爺爺、奶奶的生活,在爺爺、奶奶傷心、生病、不開心時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爺爺、奶奶消愁解憂。
2、幼兒的世界就是一個情緒的世界。
每個幼兒的情緒又都是那么豐富多彩。每個幼兒因個性、環境、教育等表現出來的情緒也不同。特別的家庭環境造就了特別懂事的曉曉 。曉曉生活在單親家庭里與很多孩子有著不同的經歷------曉曉在奶奶無微不至的關心下,一天一天地長大。年過花甲的奶奶為了撐起這個家很不容易,每天堅持去附近的菜市場賣地里種出來的菜,直到身體實在撐不了去住院。曉曉為奶奶生病住院感到害怕,雖然或多或少有來自生活的需要——擔心奶奶去醫院沒人照顧自己,但更多的是與奶奶朝夕相處結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因此特別擔心怕奶奶的病會很重,是對奶奶一種發自內心的牽掛!曉曉的哭是因為平時生活中缺少父母親的疼愛,對關愛自己的奶奶想報答卻又無能為力的表現,是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情感釋放。
可見現代的孩子也是善于觀察生活、又善于思考具有獨立思想的人。新《綱要》指出:家庭應與幼兒園密切配合,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共同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因此需要家長把握“理性的愛”。在對孩子無微不至關愛的同時不能將所有的事情都被包辦代替,頻繁的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當然更不能一味地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對孩子過多的批評與期望。家長應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應該嚴格要求的問題,一定不能放任自流;應該寬容、諒解的問題,決不能以“嚴”代之,應該循循善誘,耐心指導,使幼兒真正感受“嚴格”與“寬容”的界限之分,以促進孩子的良好個性的健康發展。 3、教師要特別關注特殊幼兒或幼兒獨特的情緒表現。
案例中教師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著“以人為本,尊重幼兒”的教育理念。如果教師面對“曉曉”的哭不分青紅皂白,反而輕而易舉指責曉曉“難道你哭,奶奶的病就會好了嗎?”類似的話語,不但不能緩解曉曉當時的心理,更是對曉曉一種心靈深處的傷害。這將直接影響曉曉積極自我概念的形成,將從小失去自尊和自信。因此教師在生活中關注到孩子的獨特表現時應走進孩子的心田,讓孩子感到老師的關愛和幼兒園的大家庭的溫暖,從而幫助孩子樹立自信,造就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為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