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正確面對孩子的插嘴
在日常教育中,我們都會鼓勵孩子多多發言,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可是也有那種不守規矩,總喜歡插嘴不停的講,還不太傾聽他人講話的孩子。我班的韓長坤小朋友是一個性格開朗大方,做事認真,思維活躍,成績優異,非常聰明的小男孩,但是有一個令人頭疼的"毛病":愛插嘴。可是他的講解和表達讓我很意外,他的思維靈活、表達精彩,面對他的“插嘴”,說實在,我是既高興又生氣,但是回頭想想,他“插嘴”也只是急切向我、向小朋友們表達想法而已,也是一種學習欲望呀。
今天我給孩子講《龜兔賽跑》這則故事,當講到“烏龜超過了兔子”時,長坤又情不自禁地“插嘴”:“老師,兔子睡著了最后輸了比賽!老師我都聽過這個故事,我給小朋友們講好嗎。”我轉而一想,何不讓他把接下來的故事講下去?于是說:“好啊!你講吧!如果能將你的故事和老師講的不一樣就更好了。”接著長坤將故事講完,接著我鼓勵他對故事的結局進行改編,在他的改編中聽到了我意想不到的結果。我表揚了長坤的機智靈活,也鼓勵其他小朋友能夠大膽想象、猜測,在我的鼓勵下,沒過多久,就有幾個小朋友舉起小手來,逐漸的在伴著“我來!”的聲音中,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也調動了起來,課堂氣氛活躍。
通過此次事件也讓我明白:孩子的愛插嘴也是孩子想要參與、探索的過程,而我們只要適時地抓住教育契機、因勢利導,也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