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關愛每一個“小豆豆”
也許沒有人會留意到春天破土而出的第一絲新綠,也不會留意到那蓬勃的生機伴著希望的活力。因為那一點點綠意,太普通太平凡了!然而當那平凡而瑣碎的 多天從我身邊悄悄走過時,我卻深深地愛上了它,愛上了我鐘情和選擇的幼教事業。也正是那一個個平凡和普通的日子讓我知道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樂?以及那塞滿了心田的幸福滋味!孩子們就像一個個富有旺盛生命力的小豆芽,在園丁的精心呵護下,茁壯成長!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徹子寫的一本關于教育的書,這本書是根據她自己親身經歷寫的,書中的主人公是小豆豆,在我心里,孩子們就和本書的主人公一樣,都是與眾不同的“小豆豆”,在我們的精心呵護下,用最寬容的心,無私的愛,讓孩子在和諧溫馨的環境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在日本,窗邊族,指的是那些被人們冷落了的孩子。他們不是有生理缺陷,就是有心理上的或者性格上的缺陷,這個詞語給人一種被排除在外圍,而不是出于主體的地位上的感覺。小豆豆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小豆豆因為自己在學校不聽老師的管教,太好動太好奇,例如當她看見燕子在筑巢,她會和燕子說話,當她看見化妝廣告推銷員吹奏著音樂從窗邊路過,她會邀請他們上臺表演,總之,豆豆對什么都充滿好奇心,沒法靜下心來上課,每天都干老師頭疼的事情,以至于剛上一年級就被學校開除了。媽媽害怕打擊豆豆的自尊心,沒有告訴小豆豆被學校開除了,直到媽媽把小豆豆送到了巴學園,遇到了小林宗左校長,一進校園小豆豆就被吸引了,因為上課的地方不是教室,而是電車,學習的課程也是孩子們自己選擇,有的小孩子想寫作文就可以寫作文,想上物理課的小朋友,自己就可以在那里嘟嘟嘟的做實驗。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老師會根據孩子的興趣特點,進行因材施教。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小豆豆在這里也是不斷地“闖禍”,今天去爬樹了,明天又掏糞坑了,在我們眼里這是不能容忍的,可是小林宗左校長并沒有生氣,而是寬容的對待小豆豆,使小豆豆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幼兒園。在巴學園,小林校長每次見到小豆豆都說:“你真是個好孩子”。并沒有因為小豆豆被退學等等行為而責罵她,小林校長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孩子都是被罵笨的,沒有笨的孩子,只有笨的教育方法。”試想一下我們現實生活中,能有這種想法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現在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心切,特別的急功近利,看見自己家的孩子比不上別人家的就開始罵了,你怎么比不上誰誰誰,怎么這么笨呢,弄得孩子從小就特別的自卑,覺得自己永遠比不上別人。記得去年帶大班時,我們班來了一位特殊的小朋友,他是從小生活在農村,現在已經6歲了,不會說普通話,所以溝通上有點問題,剛來幼兒園的時候,不會用正確的方式和別的小朋友交流,以至于接園的時候很多小朋友跟我說,新來的小朋友老打人,接連三天,這種情況都時有發生,于是我們和申園長進行了溝通,園長說,別的幼兒園都不接納這個小朋友,覺得挺可憐的,也不好意思拒絕人家,園長耐心的和新來的小朋友交談了幾次,園長還和我們說要我們多多的費心,給孩子一個機會和希望,經過幾天的相處,我覺得孩子也有自己的可愛之處,今天早晨來到幼兒園,他會主動和我打招呼說:“王老師早上好。”就這一句我也感到特別的欣慰,通過每一天和一個個孩子的接觸,讓我領悟了教育的真諦——有教無痕,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