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殘疾人班會教案(精選5篇)
關愛殘疾人班會教案 篇1
在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xx小學部分師生將來我校與學生進行手拉手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兩校的學生結成手拉手伙伴,增進雙方的了解,加深彼此間的.友誼。讓殘障學生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與友愛,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向上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
活動時間:
x年x月xx日(左右待定)
活動準備:
1、學校文藝隊以及培智部有節目任務的師生做好排練工作;(具體負責人:、)
2、校園環境布置。(具體負責人:)
3、學校手工興趣小組準備小禮物。(具體負責人:)
4、背景、搭臺。(具體負責人:)
5、場地分配、學生座位安排。(具體負責人:x活動地點:操場
活動安排:
1、為領導戴紅領巾,領導向特教師生送上慰問品并講話。(隨機)
2、兩校學生代表講話。
3、獨舞:《水鄉清韻》表演者:xx小學學生。
4、環保時裝秀,表演者:培智部學生。
5、《自由飛翔》,表演者:學校舞蹈隊。
6、游戲:呼啦圈串串燒
規則:兩校分別派十五名學生上來參加比賽,手拉手,用一個呼啦圈從排頭一直穿過去,不能用手幫忙,兩組同時進行,用時最少的一組勝出。
7、音樂劇:《生死概率》表演者:海南小學學生。
8、游戲:花樣傳球
比賽規則:兩校分別派15名學生上場,排好隊,第一個同學從頭頂將球傳給后面的同學,第二個同學從胯下將球傳給下一個同學,按照同樣的方法依次往下傳,兩組同時進行,哪組用時最少就勝出。
9、小品:《跳動的愛》。
10、健美操:《我運動,我快樂》:表演者:培智部學生。
11、兩校學生互動:聾生教海南小學學生手語,海南小學學生代表上來展示自己學習的成果。
12、兩校學生代表互贈禮品。
13、學校領導講話。
14、手語表演:《感動中國》,表演者:學校舞蹈隊。帶領全場師生共同打手語。(xx小學學生共同參與)
15、在音樂聲中兩校學生合影并相互留姓名、地址,交朋友。
關愛殘疾人班會教案 篇2
活動前評析
在生活中我們一見到殘疾人就覺得心里怪怪的,在路上看到了不是同情一下就是遠遠的躲開了,其實,我想他們要的不是你的幫助你的同情,他們更需要的是你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他們。他們最需要的是你的理解和一視同仁。你能做的工作,他也可以做到;你能擁有的生活,他也可以擁有;你能享受的幸福,他也可以享受,他是有資格享受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放下自己心理的芥蒂,和他們平常的聊天平常的交往,沒有鄙視,沒有特殊。我們不能高高在上的提供自己的幫助,幫助他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因此,我們要學會偷偷的、不動聲色的幫助他們。這是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的。
活動目標
1. 知道殘疾人是跟我們一樣普通人,我們應該跟殘疾人多接觸、多幫助他們、多尊重他們 更增強對他們的愛。
2. 了解體驗殘疾人的生活,學習他們的克服困難、堅強勇敢、熱愛生活的精神。
活動準備
殘疾人生活圖片12張、殘疾人生活影像片斷、眼罩、耳罩、鈴鼓。
活動過程實錄
一、看殘疾人生活圖片
看完圖片后, 教師小結:盲人、聾啞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礙的人,我們叫他們稱殘疾人。
教師、幼兒相互交流。
這些殘疾人怎樣生活? 怎樣與人交流?
每位小朋友都要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這些殘疾人也是跟我們一樣的。殘疾小朋友也是想上幼兒園、玩游戲。我們應該跟他們多接觸、多交流,關心、幫助人們,與他們成為好朋友。
二、教師介紹我們延邊地區一位很優秀的殘疾學生-金蓮花
金蓮花是我們延邊地區失去雙手的一名優秀學生。20xx年,她以579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
觀看金蓮花姐姐的生活影像片段。
1) 金蓮花姐姐用寬膠皮將筆纏在手臂上,認真練寫字的場面。
2) 金蓮花姐姐用殘缺的手彈電子琴、操作計算機、寫作文的場面。
3) 金蓮花姐姐克服困難跟同學們堅持軍訓的場面。
4) 運動會時金蓮花姐姐幫參賽選手做后勤工作,并在前面帶領同學做啦啦對的場面。
觀看影像片段之后,讓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
金蓮花姐姐是延吉市二中失去雙手的一位殘疾學生。她是一位認真學習,不怕困難,助人為樂的很優秀的姐姐。我們應該學習金蓮花姐姐不怕失敗的`頑強毅力,學習她的像正常人一樣對待每一項事情的健康的思想。
三、 體驗殘疾人面臨的種種困難。
1) 體驗盲人:全體幼兒蒙上眼睛聽鈴聲找到老師,并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 體驗聾啞人: 如果我們不會說話會遇到什么困難呢?
3) 體驗肢體殘疾人:失去雙腿或雙手的殘疾人,又會是怎么樣呢?
體驗后互相討論幫助殘疾人的方法。
幼兒1:我要跟殘疾小朋友在沙灘上玩游戲。
幼兒2:我幫盲人阿姨過馬路。
幼兒3:我攙扶肢殘人乘坐公共汽車。
幼兒4: 不讓我哥欺負他們,跟哥哥一起幫助他們、尊重他們。
幼兒5:我要學啞語,跟聾啞人說話。
教師小結:
孩子們,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小朋友,想了這么多的辦法跟殘疾人交流,有了你們的尊重,有了你們的關愛,他們不會感到孤獨。 小朋友們記住,殘疾人和我們是朋友。
四、一起聽聽大家喜歡的歌曲"愛的奉獻"。
活動延伸:組織幼兒到福利院進行慰問活動。
活動反思:
在體驗中萌發愛心,就是要讓幼兒體驗到關愛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幼兒進行了了解殘疾人、關心殘疾人的活動。在活動中,為了讓幼兒進一步體驗殘疾人的痛苦,老師把幼兒的眼睛蒙上,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要求幼兒用一只手取籃球體驗活動,觸動了幼兒幼小的心靈,原來殘疾人朋友的生活這么困難……。體驗活動使孩子知道應該正確對待殘疾人,關心幫助殘疾人,從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幫助的重要性。殘疾人朋友面對困難的樂觀、堅強,給孩子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作用,這對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起到了積極的影響。
關愛殘疾人班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了解一些弱勢人群的需要,懂得關心,幫助他們
設計思路:
針對現代社會生活中,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得到家庭、社會的關愛多,照顧多,只知道享受愛,卻不知道付出愛;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意識非常淡漠;有的孩子甚至嘲笑殘疾人,歧視殘疾人,討厭殘疾人,看見殘疾兒童甚至直呼他們瘸子、瞎子、傻子。因此,引導幼兒正確認識對待殘疾人,讓他們從小學會關心、愛護他人是迫在眉睫的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可見同情心、愛心的培養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內容之一。
5 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我國法定“助殘日”,結合全國助殘日這個特殊的日子,對幼兒進行《關愛殘疾人》的教育,讓幼兒親眼看到,親身體驗并感受到殘疾人失去健康的痛苦,學習和生活的艱難;對幼兒幼小心靈具有強烈的震撼作用,使“愛”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萌芽——開花——結果, 因此我設計了大班《關愛殘疾人》這一社會活動。
活動設計主要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殘疾人真實的畫面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認識和了解殘疾人。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讓幼兒親身體驗殘疾人拿玩具、做手工等活動、加深幼兒對殘疾人生活艱辛的了解,激發幼兒關愛殘疾人的情感,變傳統的說教為真實體驗。
反思:
這節課上下來后,我認為最精彩的是第三環節——了解殘疾人的生活和第四環節——體驗殘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幼兒在前一環節認識殘疾人后,為了加深幼兒對殘疾人生活的了解,我運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播放課件第二部分視頻:在《二泉映月》凄涼的音樂聲中緩緩的展開一幅幅殘疾人生活的畫面,如有盲人在街頭拉二胡賣藝的、有斷臂殘疾人在街頭用腳修自行車的、還有盲人手持木棍上公交車、過馬路等情景。這一幅幅真實、生動的畫面一下子把幼兒帶進殘疾人的生活中,在幼兒的情緒情感上產生了極大的共鳴。如果不使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現,即使老師描述的如何惟妙惟肖,或是出示一張張掛圖,也不如課件的'視頻來得直觀、生動,富有感染力,給幼兒更強烈的視覺和聽覺刺激,使幼兒難已忘懷。為了進一步讓幼兒了解殘疾人生活的不容易,我首先請個別幼兒扮演盲人,到前面來拿玩具。讓全班幼兒親眼觀看,盲孩子是怎樣走路和拿玩具的,為什麼會這樣?讓幼兒明白沒有眼睛的盲人行走路和做事都很困難。接下來我又提供機會讓所有的幼兒都來體驗一回,斷臂的殘疾人用單手剪愛心的活動。通過換位體驗目的在于啟發和引導他們發現殘疾人在生活上的困難,理解殘疾人內心的痛苦,了解殘疾人生活的不容易,激發幼兒燃起對殘疾人的同情和關愛,在此基礎上教育幼兒尊重和關心我們身邊的每一位殘疾人,并能用自己的愛心去溫暖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讓愛的種子撒向每個殘疾人的心田。
這節課不足的是課前應該發動家長的教育資源作用,讓家長帶領幼兒走訪殘疾人家庭,或組織一次愛心助殘活動,讓幼兒有機會與殘疾人一起接觸與交流,有一定的感受時間,幼兒積累這方面的生活經驗,效果也會更佳。培養幼兒正確的對待殘疾人,同情、照顧、關心、幫助殘疾人,應從身邊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所以我想接下來應該帶領幼兒走出教室進行一次《愛心行動》,讓我們的教育真正變為幼兒的行動。
社會教育活動中經常應用的教育方法
我經常應用文化情境定義法和文化傳承移入法
我在社會教育活動中經常應用的活動模式是:
體驗法:如:在關愛殘疾人這一課中,采用體驗法讓孩子們體驗 殘疾人生活的困難。參觀法:如:幼小銜接讓孩子們參觀小學,增加幼兒對小學的渴望之情。情境演示法、討論法、表演法等。
關愛殘疾人班會教案 篇4
一、班會目的:針對小學生歧視殘疾人的現象,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懂得關愛殘疾人。進而讓學生理解愛的真諦在于奉獻,懂得關愛他人,愿用愛心溫暖世界。知道獻出自己愛心,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 指導思想:引導學生自覺發揚關愛殘疾人的精神,進一步教育他們主動地伸出手去關心和幫助別人,從而營造一個充滿愛心的世界。
三、 活動形式:表演、感悟討論、唱歌等多種形式結合
四、 活動過程:
1、 放殘疾人影片,讓學生回憶故事情節,談感受。(學生紛紛發言)
2、 表演節目《他們是怎樣對待殘疾人的》
情景一、馬路上過來一位盲人,他正用拐杖摸索著走路不小心撞到一位打扮入時的青年,青年生氣的一把推倒盲人,頭也不回地走了。一位紅領巾看到了,跑過去把盲人扶起來,同時扶著他過馬路。
情景二、公共汽車上上來一位有腿疾的乘客,他小心地走到一個沒人作的位置,一位漂亮女生當沒看見,急沖沖跑過去搶了那位置,腿疾的乘客無可奈何地站在旁邊,一位紅領巾看到了,主動把自己的位置讓給他。
3、 激情討論:從剛才的表演中,我們領悟到了些什么,我們應當如何對待殘疾人(學生發言)
進一步引入這世界上除了殘疾人,還有很多人是需要我們去關愛。聯系現實生活,讓同學發表言論。
4、 貼愛心卡:每個同學用一張小卡片把自己怎樣“關愛殘疾人,關愛他人”的決心寫在上面,然后貼在愛心黑板上。
5、為殘疾小朋友獻愛心,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填寫資助登記表。
6、 班主任總結:平時我們要多關愛殘疾人士,讓他們感受世界的溫暖,但著世界除了殘疾人士,就沒有其他人是值得我們關心的嗎?答案是否定的。社會上每個人都是值得我們去關心。通過本次班會我們學會了關愛殘疾人,關愛他人。相信每個同學都受益非淺。讓我們蕩起愛的雙槳,讓這世界變得更美。
五、活動效果分析:“在關愛殘疾人,關愛他人”活動開展后,小學生歧視殘疾人的現象基本沒有了,學生也懂得了主動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獻愛心的風氣越來越濃。知道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關心殘疾人。
關愛殘疾人班會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課標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關愛殘疾人》 知識目標:了解殘疾人,體驗殘疾人在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能力目標:
了解社會各種助殘設施,體會對弱勢群體的關心。增強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
增進學生對殘疾人的理解,尊重和友愛之情。
教學重點:
讓學生用不同方式親身體驗殘疾人的生活,從而增進對殘疾人的理解、尊重和友愛的情感。
教學難點:
由對殘疾人的同情轉化為對殘疾人的理解和尊重。
教學準備:
教師:
多媒體課件,體驗活動的道具。
學生:
觀察生活中的殘疾人,收集關于殘疾人自強不息的事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課前,老師請同學們欣賞春晚中有名的節目《千手觀音》,一邊看一邊思考給你的感受。 2.揭示課題并板書課題。
二、角色模擬,走近殘疾人 殘疾人為了適應現實生活,需要付出比常人幾倍,幾十倍的努力,同學們,今天老師想帶著大家來做一次模擬活動,親身體驗一下殘疾人的生活。
活動一:體驗盲人——用紅領巾蒙住眼睛,從門口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取東西,體驗盲人對陽光、世界的渴望。
活動二:體驗聾啞人——老師講一件事情,讓扮演者用手語或肢體語言傳達,體驗聾啞人渴望說話的感受。
活動三:體驗肢殘者——讓學生單手穿衣,單腿走路,體驗殘疾人生活的不便。
三、感悟頑強,激發情感
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搜集殘疾人事跡的資料,都帶來了嗎?把你搜集的資料在小組中交流一下。說說你知道的殘疾人。
1.張海迪。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她無法上學,便在家自學。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憤學習,自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張海迪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供職在山東作家協會,從事創作和翻譯。
2.我國著名的體操運動員桑蘭,在第四屆美國友好運動會的一次跳馬練習中不慎受傷,造成頸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癱。但她卻以頑強的意志和樂觀的態度與傷殘作斗爭,成為20__年北京申奧大使之一,又于20__年北京奧運官方網站擔當特約記者。
3.身體殘疾的侯斌有幸在奧運會開幕式上點燃圣火,他拉動手中的繩索,艱難卻堅定地“飛”向火炬塔的身影,代表著人類樂觀、進取以及不屈的精神。以及殘奧運動員們用自己的血汗為我國的體育事業爭取了榮譽,為我國20__殘奧會贏得了主辦權。這些殘疾人這么出色,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板書:尊重)
四、鞏固延伸,化情為行
1.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為殘疾人做些什么?
2.我們國家,社會通過那些途徑關心,幫助殘疾人? 3.全國助殘日是那一天?
4.不僅僅是助殘日這天,尊重、關愛殘疾人的行動是我們時刻要謹記的!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把自己打算今后怎樣幫助殘疾人的計劃寫在為愛心卡上,伴隨著一首歌《愛德奉獻》,讓小組合作完成,并把寫好的愛心卡貼在黑板上,從而表達對殘疾人的關愛和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