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用心去關愛每一個孩子
案例描述:
早上,媽媽陪著舒暢玩了一會兒桌面玩具后,準備離開,還沒到教室門口,舒暢就跑過去撲到媽媽懷里,她抬起頭,緊緊抓住媽媽的衣服:“媽媽,媽媽……”輕聲地糾纏著什么,媽媽連連點頭,嘴里也叨咕著。我迎了上去,舒暢住了口,手卻抓得更緊了,試圖拉著媽媽往回走。“舒暢,為什么哭呀?”舒暢看了我一眼,顯得更著急了,近乎哀求地纏著媽媽邊哭邊說:“媽媽,我要回去,嗯……嗯……”媽媽惟恐老師批評她,連忙說:“高老師,我們到樓下去一趟,待會兒再上來。”說著,帶著舒暢下樓去了。“唉……”我無奈地輕嘆了口氣。
分析:
舒暢是個內向偏于孤僻的孩子,據小班老師反映,她在小班時是哭得較“韌”的幾個孩子,小班第一學期快近尾聲時,才適應了幼兒園集體生活。可是已經是大班了,而且開學也已兩個星期,依舊每天來園時要哭,不能不引起我們重視。我曾經分析過舒暢的個性,她的先天氣質偏于抑郁質,心理表現為敏感,畏縮,孤僻。但從她的行為,語言,思維各方面分析,卻有其特殊性:舒暢的自理能力較弱,比如中午吃飯,飯菜都放在桌上了,她卻用手支著頭,一臉不高興地看著飯碗,要是我們要求她:“舒暢,都上中班了,已經是大孩子了,要自己吃飯了”她就別過臉,一滴一滴開始掉眼淚了。問她怎么了,不是“菜我不要吃”就是“太多了,我吃不光”但只要老師提出:“舒暢,老師來喂你。”她就張大嘴,一口一口地把飯菜都吃光了,在家里就更不用說了。她對美工活動和計算活動興趣不高,經常犯難地說“我不會。”完成得也很慢。但是舒暢的語言和思維能力發展得很好,口齒清楚伶俐,表達流暢,思維有序,回答問題正確,想象能力也豐富。綜合這些情況,我認為舒暢的先天氣質雖然偏于抑郁質,但其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并不是“弱型”的,相反是屬于“強型”中的“活潑型”這一類型。造成舒暢種種行為性格問題的,是后天教育影響,尤其是家庭教育影響的結果,是性格對氣質起了制約作用,即性格形成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掩蓋或改造了某些氣質特點。仔細分析舒暢的家庭情況:她自幼是媽媽帶大的,最親最依賴是媽媽,媽媽是個盡心盡責的保姆,但在教育上,卻不能象其他孩子的父母那樣要求她,只是一味依著她,任何事一手包辦,所以造成大腦思維發達,動作行為遲緩,性格自尊又相對孤僻的現狀。
策略:
如何使舒暢的性格變得開朗,主動活潑起來,需要家園配合,共同努力。首先確定采取的教育手段是以鼓勵為主,但不能縱容,要求她做的,必須去做,至于做的結果,不管如何都應得到老師的表揚,以滋長她的自信,教師的態度也會影響別的孩子愿意主動找她玩。對于孩子的家長,多與他們交流,解釋如何對孩子適度的放手,給其適當的鍛煉機會,多與孩子溝通,給孩子更多的時間等等。其次,應創造條件,培養合群意識。隔了幾天,舒暢帶了頂紅色毛線帽來幼兒園,依舊不太高興,我迎上去,笑咪咪地說:“喲,今天舒暢帶了頂小紅帽嗎,真漂亮!”這兩天孩子們正在聽《小紅帽》的故事,舒暢聽了,嘴角不由地往上一翹,整張小嘴臉得意起來。“戴這么漂亮的小紅帽,可是不會哭的噢,來,跟媽媽再見,我們給小朋友看看去”舒暢忘了哭的事,高興地走到一堆女孩子面前。連著幾天,舒暢都帶著小紅帽來幼兒園,即使有時候控制不住眼淚,也別過臉去,不讓我看到,我再一夸她,一會兒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