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園教育
——————來源于一個幼師的五味雜談
曾經多少次想要放棄這份事業,每一次都被孩子們的笑容而留下;曾經不止一次的與同事一起探討幼兒教育的意義,卻發現在孩子的學習中,生活才是他們最大的教育者。
記得小時候學騎自行車,學了就會了,現在也依舊可以靈活自如的騎。但,想想從小到大學的數學公式我們又記得多少呢?同樣,在孩子的學習中,我們不能左右他們的思想,我們可以有蠟燭般的教育精神,卻不能有蠟燭般的教育方式。
現在的幼兒教育被更多的家庭、被更為廣泛的社會力量所重視,0到6歲被譽為人一生的“關鍵期”,可“關鍵期”的教育真的讓孩子們在釋放,在激勵嗎?還是更多的是被壓抑,被消退?我們站在幼兒教育的最前線,我們與孩子天天相處在一起,我們不停在與家長使用著“聯系戰略”。慢慢的我們發現:雖然現在幼兒教育已從根本上奠定了他的基礎,也有曾出不窮的教育方法為人們所知,不斷的有人在提出幼兒教育需要創新。但,如今幼兒教育中所突出的問題我們依舊不能忽視。
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的耳邊總會有聲音再說:幼兒教育需要創新。的確,我們都知道要創新,但在教育實施中,我們往往會忘記創新或者說躲避創新。讓我們來做這樣一組對比:孩子甲在幼兒園老師天天教他識字,讀兒歌。回去之后孩子可以將兒歌倒背如流,家長很滿意。孩子乙在幼兒園老師天天帶他們到外面去玩游戲,堆泥巴,這時家長就會打電話過來投訴。這樣久而久之,我們老師該如何取舍?繼續做為孩子的老師,還是做家長的老師呢?其實這個問題關乎我們自己也關乎于家長,關乎我們有沒有讓孩子更好的發展,關乎家長有沒有讓孩子自由的成長。
所有的家長都在期望著自己的孩子能夠比自己過得好,所以他們會想方設法的培養孩子。可當他們在孩子身上使了勁,費了神,花了錢之后,孩子還是沒有他們的所期望中的那么好的時候,期望慢慢變成了失望,所以在他們把孩子交給老師的時候,他們希望老師能夠代替他們自己,并且延伸他們所想的教育模式來教育他們的孩子。他們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他們的本意并沒有錯,只是在中間出現了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就是需要我們老師來指出,來分析。
處于老師這個位置我們很關鍵,很無奈,很忙,很累。我們要照顧好孩子的生活,應付家長的問題,執行園里的指令,處理同事的關系。有時我們會希望自己能夠多長出幾只手來面對問題。但,我說:面對問題兩只手夠了,因為我們還有一個睿智腦袋與活力的精神。處理任何問題我們需要挖掘到他們的本身,回到幼兒園教育我們一樣可以從容面對。
家長想要他的孩子怎么樣,你就給他一個怎么樣的孩子這樣太呆板,自己想要孩子自由發展,就讓他自由展翅,這樣太過于隨性。何不防讓你的孩子能夠恰如其分的收放自如?讓他們在玩的時候能夠盡情釋放,在課堂中能夠得到激勵,你會發現你的孩子充滿著想象,充滿著創造,充滿著繽紛,充滿著能量。而你的家長對于你也是贊不絕口,即便發生了一些所謂不如意的事情,你的家長也能夠充分理解。而你面對孩子的這份活力也可以增進你與同事之間的感情。這一切經驗的累積,在你接到上級的指令時也可得心應手的完成。慢慢的你會發現,你的工作,你的生活猶如向日葵,永遠都朝著太陽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