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培養孩子控制過激行為
一天戶外活動時, “老師,一只螳螂,”一聲清脆的喊聲把孩子們呼啦一下都吸引到了東東的身邊,我也急忙邊走邊說:“螳螂是益蟲,我們要保護它……”話音未落。只聽“哇”的一聲晨晨倒在地上哭了起來。還沒等我問明情況,眼前的一切把我驚呆了。只看見帥帥把螳螂撕為兩截,一手拿著螳螂的頭,一手拿著螳螂的身子。這不,晨晨不讓他撕,他竟把晨晨推倒在地。看到他的這一行為,太不可思議了。我急忙教育帥帥說:“螳螂是益蟲,我們要保護它,不能對它這么做,它會幫人們吃掉很多蟲子、蚊子、蒼蠅等害蟲呢。”
孩子為什么回產生這種過激行為呢?據我查詢、了解。主要有一下原因:
一、讓孩子過多的聽關于兇殺的故事,觀看影視中的暴力鏡頭或圖書等。
二、在父母溺愛、嬌慣下的孩子,容易形成利己主義,只知道滿足自己的愿望,對別人的痛苦無動于衷。
三、孩子的過激行為有時也是其心理上受到壓抑的一種表現。
到底有什么辦法改正孩子的過激行為呢?其實,糾正孩子的這一行為并不難。
首先培養孩子的同情心,使他樂于幫助弱小,支援不幸的人。平時多教育孩子與人為善,要謙讓、善良。
其二,讓幼兒多了解一些有關動物的相關知識,讓他們多看好的電影、圖書等。
其三,給孩子充分的愛,激發孩子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感。
總之,孩子的過激行為都是大人培養和影響的。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千萬不要過份溺愛孩子,要多和孩子交流多接近、多幫助、多引導孩子,讓他們得到充分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