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有效的解決孩子的問題
踏著清爽的晨露,孩子們已經陸續入園。王心怡跟媽媽手拉手來到了幼兒園。“老師好!”作為一個新入園的孩子,能夠迅速的融入到這個新的環境中,對王心怡這個僅有三歲的孩子來說確實是值得表揚的。我接過他的小手微笑著稱贊他。可是王心怡卻馬上松開我的手,并且向我提出了跟昨天一樣的要求:“我要送送媽媽!”這個問題著實讓我困擾了好幾天。每天早上,王心怡都重復著這個要求,每天早上,他都會跟著媽媽走進幼兒園再把媽媽送出幼兒園然后遲遲不肯回來。不管我用吃的玩的誘惑他,還是軟硬兼施勸說他,似乎都沒有什么明顯的效果。每天早上,我都重復著一個動作,就是把他抱起來,在他的哭聲中將他送回教室。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批評是肯定不行的,雖然孩子遲早都要離開媽媽,但我還是不愿意破壞孩子對媽媽這種真摯的情感,比起現在好多所謂的“小皇帝小公主”,這樣的孩子是值得尊敬的。縱使這只是他拒絕上幼兒園的一種方式,至少也說明這個孩子是會動腦子的。所以作為老師,我還是有太多的不忍。此時,王心怡依然目送著媽媽遠去后遲遲不肯再進幼兒園,任憑我怎么游說也無濟于事。突然,一個想法在我的腦海誕生了,王心怡喜歡運動,何不……于是,我對他說:“王心怡,老師知道你最棒了,咱們比賽一下,看看誰先跑到教室好不好?”就這樣,他在前面沖,我在后面佯裝落后,不費吹灰之力,王心怡自己回到了教室,然后還不忘擺出個勝利的姿勢。連續幾個早上,我再也沒為從大門口到教室這一百米的距離而犯愁。一個簡單而俗套的方法卻讓王心怡樂此不疲。原來,從一個點到達另外一個點,會有很多條路很多種方式,想找到最近的路達到最好的效果,就得從孩子自身特點下手,從他的興趣點切入,找到最有效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