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從小培養孩子的合作
在未來社會中,只有能與人合作的人,才能獲得生存空間。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贏得發展。孩子年幼,但合作的重要程序卻絲毫不減,無論是擁有現時的快樂童年,還是順利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都需要他們具備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必要的行為經驗。然而,當今孩子的合作現狀是不容樂觀的,由于獨生子女家長過度呵護與溺愛,在幼兒園里很多孩子變得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通常表現出不會與人合作,缺乏分享精神等。針對這些情況,老師在幼兒園里要通過各種途徑來加強培養孩子的合作。一、教會孩子合作的方法 有了合作的意識,也需要懂得合作的技巧方法才能懂得合作。因此,老師在為孩子預設合作時教會合作的方法,如:在學習活動中給孩子提供合作機會,看圖書時先從兩個人看一本書開始,由淺入深逐步三個人一起看書來完成合作。在運動時,組織孩子玩兩個人的游戲炒黃豆、猜拳游戲等,知道這些游戲都需要兩人一起玩、一起合作下才能進行。在游戲中是培養幼兒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動,充分挖掘游戲自身熱鬧的優勢因素,多途徑培養幼兒的合作行為。孩子在這些與人合作的活動中,不斷與人商量討論,合作能力大大加強。孩子有了合作的方法才能在合作中學習到技巧,在合作中獲得成功。二、讓孩子感受合作的快樂 孩子做出合作行為時,他們自己并不會明顯的感覺到,因此要讓孩子感受到合作的快樂。如:“玩具總動員”主題中有一個活動“我喜歡的玩具”,讓孩子在操作探索中玩具的不同玩法,玩具是靠慣性、發條、電能等使其動起來。其中有一個環節是和同伴合作分享玩具。在交換合作玩中會用一些常用的禮貌用語,“你的玩具和我換一換玩好嗎?”“我們一起玩吧。”“你愿意和我一塊兒玩嗎?”孩子間的合作使他們能玩到更多的玩具,在玩玩具中充分體驗到了快樂。看到孩子能與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協商,或共享,我們老師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他們感受到這是合作帶來的快樂,老師肯定的語言,能使孩子受到極大的鼓勵,在情緒上產生快感,心理上得到滿足。愿意更多的自覺做出合作行為,體驗到與人合作中帶來的快樂。 隨著天氣變冷,孩子們穿的衣服越來越多,每次睡覺前,孩子們都得非常賣力地脫外套和毛衣,個別孩子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對老師說:“老師幫我脫一下!”能力強的孩子會互相合作,老師要及時地抓住每一個細節,加以肯定和鼓勵,使更多的孩子,我幫你拉毛衣的袖子,你幫我拉后面的拉鏈。慢慢地,孩子們養成了較好的合作、互助的習慣,主動幫助別人的意識也增強了。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應滲透于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的行為,抓住教育的契機,從細小的事情做起,只有這樣,幼兒才能更快地養成好習慣。 孩子的合作精神要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決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我們老師精心的教育和情感感染。在一日活動中增強合作教育的意識,隨時向孩子進行合作精神教育,孩子的合作精神,合作行為就一定能夠得到順利發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生活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