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老師少一份代替,孩子多一份發展
幼兒的學習和成長是從生活開始的,所以,在幼兒園的生活活動中,堅持一貫性,一致性,靈活性,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幼兒園每天周而復始的各種生活活動,就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和自理能力的好時機。小班的孩子都是剛入園的新生,他們對幼兒園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從零開始的集體生活對這些三周歲多的孩子來說處處都是挑戰和考驗。通過日常觀察和了解,發現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較弱,孩子在家里父母、爺爺奶奶包辦代替過多,造成孩子依賴性比較強,吃飯時喂,穿、脫鞋子己不動手等著老師穿等等。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堅持保教并重的原則,在我們的精心照顧和耐心幫助下,孩子們進步了。
飯后午休時的鋪床疊被是常規培養的一個小環節。一天午休起床后,俊杰小朋友醒來,卻不知道怎樣把自己的被子疊好?急得哭了起來……以往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往往都是幫孩子疊好,可是通過學習,我覺得這不也是很好的教育契機嗎?我一邊說著兒歌一邊示范著動作,讓他試著把被子疊好放入小床里,這次他學的非常認真,不一會兒就把自己的小被褥疊 好了,俊杰一下子高興起來,嘴里還一邊說:“真好玩。”第二天,我發現他又用昨天的方法把小被褥疊的整整齊齊得放進了小床里。他還把我叫過去看,我及時表揚了他,他高興的笑了。
通過這件事使我認識到:孩子的發展就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實現的,孩子是生活的主人,我們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少一份代替,孩子會得到多一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