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請不要輕易拆穿孩子的謊言
最近發現孩子們都有了愛撒謊的現象,為此我做了以下調查:
案例一:集體教學活動時間,林林說“老師我要上廁所”,接著徐浩然也說“老師我也要去”,本來我覺得并不怎么樣。可是緊接著有好幾個孩子都說要上廁所,我不禁覺得很奇怪,我便偷偷跟著他們去了廁所,這時我發現去廁所的五個孩子中,只有兩個在小便,其余三個在打打鬧鬧,我也沒有說什么,就悄悄的離開了......
案例二:到了午飯時間,我發現桌子上有一大塊饅頭,我便問誰的饅頭沒吃完?王皓林說:“不是我的,我的吃完啦”,我說你真的吃完啦?他又說“我給佳樂吃啦”,很明顯他也在撒謊。
案例三:今天戶外活動的時候,帆帆突然過來對我說:“老師,昨天我媽媽帶我去北京了旅游了。”我們這里距離北京那么遠我很好奇問他:“你媽媽是怎么帶你去的呀,怎么那么快回來了啊。”“我媽媽帶我做飛機去的”很明顯帆帆是在說謊,我沒有馬上拆穿他的謊言,而是幫她分析了他剛才說的慌,讓他明白了這是他自己想象的,并不是真的事情。
針對孩子們的每一個謊言我進行了分析:一是孩子可能將想象當作現實了。二是孩子受了傷可能很希望得到別人(特別是家長和老師)的同情和關心,可是家長和老師都忽略了,便找個對象跟自己說“對不起”進行自我安慰。對于感情細膩、敏感的孩子,成人在給予孩子同情和關心的同時可以從另一個角度鼓勵孩子勇敢起來。另外,老師對某個孩子攻擊性行為的過多批評,可能造成了孩子心中的負面影響,是老師教育過程出現的失誤,發現問題后老師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思維和認知的發展水平,孩子的說謊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成人應該細致了解,從細微處入手,保護孩子脆弱的心靈。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幼兒在兩三歲的時候,見聞逐漸豐富了,感情也比較豐富了,語言表達能力逐漸增強,常常把自己想象和向往的東西說出來。因此,當孩子無意識說謊時,我們不要去責罵、怪罪孩子去說謊,而是幫助孩子正確去分析這些謊言的原因,幫助孩子去糾正,如果有條件可以幫助孩子去實現孩子的愿望。但是還有很多孩子是故意說謊的,有些孩子為了博得老師和家長喜愛,或是犯了錯誤逃避責罵而故意說謊,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和老師千萬不要一味去盤問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因為害怕而繼續說謊,我們應該為了孩子創造一個良好、溫和的環境,讓孩子勇于說出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