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師教育隨筆14篇
我們的兒子正朝著他的人生目標邁進,祝愿他早日實現。
3、頭痛的小淘氣
從教二十多年來,每年班里都有幾個叫人頭疼的“小淘氣”,平時喜歡追逐打鬧,惹是生非,上課時小動作不斷。我班的“小淘氣”也曾使我煩心惱怒。經過和他們的交往,我發現“小淘氣”極富有感情,當他們發現老師喜歡自己時,便能聽老師的話,所以我經常和他們一切玩、交談、拉手、摸摸頭,有時和他們一起玩孩子喜歡的游戲,很快的交上朋友,再以“悄悄話”的形式,向他們提出要求。多年的摸索,運用幾種方式,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1、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表揚。
2、多表揚,少批評。
3、抓住特點,循循善誘。
4、充分發揮故事的教育作用。
5、發揮“好孩子”的作用。
4、當敬業成為成為一種習慣
二十多年前,我帶著對幼教的無比熱愛來到了幼教這塊熱土,走到了孩子們中。孩子是天真的,孩子是快樂的。從此,我的思想全被孩子們占領了,我不是權威的教育家,更不是聰明的裝潢家,但我仍然千萬次地構思著自己的育兒夢,或許就是為了希望中這塊至真至善的凈土。因為我知道,人生在踏上命運之途時,就應該認定,旅途之中需要有一個精神之柱——敬業。
我很慶幸的是我走進一個敬業的集體——營里中心幼兒園。園長是一位特別敬業的人,她把敬業當成了一種習慣,在工作中,她不止一次的對我們講:不論是一個時代還是一個民族,敬業的人越多,敬業精神感越強,這個時代進步就越快,這個民做就越興旺,在園長的帶領下,中心幼兒園的每一位老師都非常敬業,我們把敬業當成一種習慣。每天早晨不管你何時走進幼兒園,第一個見到的是桂深老師,在你離開幼兒時,園長和她是最后回家的人。在年前的一段時間,桂深老師的愛人生病了,她也舍不得丟下工作,在利用愛人打點滴的時間再回園工作。
在我們搬新園的那段時間,我們園的郝玉麗、張克紅、安雪梅三位老師的父親先后進了壽光人民醫院,做了手術。都說養兒為防老,可老人住院最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作為女兒的她們沒有陪在親人的身邊,也沒有為此請過一天的假。不是她們不愛自己的親人,而是在我們中心幼兒園的孩子早一天進入新的環境忙碌著。李志敏、王偉兩位年輕的教師,雖然剛參加幼教工作,但她們有一顆誠心,忠于自己的事業,潛心研究業務,不浮躁,一絲不茍地對待工作中的任何一件事。這就是我們的敬業,敬業不僅僅是對領導有個交待,更重要的一點,它是一種使命,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也是一種能力。
當敬業成為一種習慣,教師就會有一顆責任心,強烈的責任感,是教師贏得家長、社會尊重的重要原因。
當敬業成為一種習慣,教師就會有了一顆關愛孩子的愛心,就會有一顆誠摯的童心。教師是永遠與孩子們在一起,因此,教師是一種永遠年輕的職業,這種職業需要教師永遠擁有一顆火熱、誠摯的童心,擁有一雙公正誠實的眼睛,擁有健康、心口如一的語言,擁有新鮮、圣潔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有敬業精神,就會不計得失,淡泊功利雜念,對孩子耐心細致、孜孜不倦。
樹立敬業精神的關鍵是依靠教師內在的品行修養,為了民族復興,為了肩負的使命和責任,讓敬業成為一種習慣,讓我們尊重自己的職業,精通自己的職業,獻身與自己的職業,從教育職業勞動中領略度無窮的趣味和奧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