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如何對待孤僻不合群的孩子
從事幼教工作十多年來,不管在哪個園、哪個班幾乎都會碰到這樣的孩子:
在幼兒園里,我們經常發現有的孩子表現得較孤僻,不愿和小朋友一起游戲,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常常一個人獨自呆在角落里,不讓別人接近他。這種孩子還伴有小心眼、遇事不開朗、愛鉆牛角尖的現象。他們不輕易招惹別人。但是,一旦內心郁積的不滿爆發時,則表現出強烈的攻擊性,常會使人意想不到地為之驚訝。
孤僻、不合群會給孩子身心發展造成一定障礙,難以使他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教師和家長對此應引起重視,并給以及時矯正,適時引導。針對導致幼兒孤僻、不合群的一些原因,在這里說一下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一、用愛心來溫暖孩子孤寂的心靈。從小缺乏母愛(或父愛),對愛的渴求沒得到滿足,是造成幼兒孤僻不合群的重要因素。
案例:去年春天,我帶的小班來了一位長得非常漂亮、乖巧的小女孩。她長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扎著貌似鐵梅的辮子,是個任誰見了都喜歡的不得了的孩子。可是,這個孩子卻跟別的孩子不一樣,整天沉默寡言、不愛湊群,不愛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整天粘著我,我走一步她跟一步,我上那她就去哪,連上廁所她也跟著;而且每當上課提到媽媽這兩個字的時候她總是會哭,。
于是,我突然想這個孩子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不為人知的事情呢?我對此進行了家訪才知道,這個孩子確實有著跟別人不一樣的童年。她的媽媽在她一歲多的時候,因為家庭矛盾狠心的離開了她。從此,這個一歲多的小女孩一直跟著奶奶生活,缺少了母愛的她從此變得寡言少語,不愛跟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每當看到別的孩子在媽媽懷里撒嬌、甜甜的唱著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時候,她總是自己偷偷躲到角落里去哭,因為她怕奶奶看到她這樣傷心。
當我得知這件事情的真相之后,心如刀絞。我想:什么樣的母親會這樣狠心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讓這位母親連自己的骨肉都能舍棄呢?我在對孩子加倍愛護疼惜的同時,也偷偷做起了調查。當她的媽媽得知孩子在我們這上幼兒園時,忍不住對孩子的想念來看過孩子幾次,畢竟母子連心呢!剛開始,孩子并不知道來看她的阿姨就是她的親媽媽,還跟在我的屁股后面一口一個“干媽老師”說個沒完。她的媽媽每次看過她之后總是哭的很傷心。我們通過了解他們的家庭并沒有什么不可挽回的大裂痕,我跟園長及她的家人都給她做起了思想工作。在我們一次次的勸解之后,這個小女孩的媽媽終于在去年暑假過后回到了孩子身邊。這樣一個人見人愛的孩子也變得開朗了許多,自信心也增強了。現在成了我們班的開心天使,孩子到現在還一直叫我“干媽老師”!她的媽媽和家人也來到學校對我們表示了感謝,我們也都開心極了!我為孩子終于又有了一個完整的家不再缺少母愛而感到高興!
所以,家長和老師應當給孩子更多的愛,尤其是當孩子感到別人都不理解他時,如果父母、教師能夠體貼關心他,站在他的立場傾聽他的心聲,孩子很快就會跟你親近起來,并且改變態度。在溫和、親密的環境里,孩子孤僻、不合群的心理會逐漸消除。
二、讓孩子與伙伴共同游戲。從小在成人的環境中長大,缺乏與同伴游戲的機會,這很容易使孩子養成不合群的性格。
比如:我們班的孟澤小朋友,他就在幼兒園獨來獨往,不跟小朋友在一起玩。對此,我跟張老師對他進行了特別關注,每次游戲,我對會讓他先參與其中,慢慢地小朋友也注意起了他,他呢也喜歡跟小朋友一起玩了!因此,孩子3歲以后,有條件的話,家長應把他送幼兒園,讓他過一段集體生活,這對于防止孩子產生孤僻、不合群的性格是很有益的。沒條件上幼兒園的孩子,父母也應為他創造與同伴游戲的機會,鼓勵他與鄰居小朋友一起玩耍。在幼兒園里,對那些不合群的孩子,教師應吸引他們參加集體和小組游戲,在游戲中要注意發揮他們的作用,培養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對同伙的信賴和情感上的共鳴,這有利于孩子克服不合群的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