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老師,請給我一張紙
“老師,能不能給我一張紙?”我聞言轉身,看到佳佳正認真地看著我,“當然可以,你到巧手屋的材料柜子里拿吧。”對這個孩子我非常放心,所以欣然應允。聽到我的這句話,佳佳欲言又止,而邊上的小朋友卻你一言我一語地說了起來:“可是材料柜的放紙頭的籃子里面沒有紙了。”“都被小朋友用光了!”“小馬用得最多,她總是要拿好幾張!”
最近的確有一些小朋友特別喜歡在自主游戲的時候畫畫、做手工,難道紙真的這么快用完了嗎?我走到材料柜旁一看,放手工紙的籃子里還剩下3張紙,一張上面胡亂畫著許多符號,一張紙折了一半的小房子還沒完成,還有一張紙被剪得破破爛爛……好吧,的確是“沒有紙了”,那么到底一籃子的手工紙用在了哪里?在給籃子里重新補上一疊紙后,我開始用心地觀察。
鏡頭一:小馬和小王在一張桌子上畫畫,桌子上放著幾張畫好的或者剪過的紙,這些紙顏色不一,大小不同,也有很多剪下來的小紙片和畫錯的廢紙。“我要做一本自己的書。”小馬一邊畫一邊說,“小王,你幫我再去拿幾張紙吧。”“好,你等等。”小王馬上去材料柜拿了兩張紙過來。
鏡頭二:“翊翊,你看,我做的賀卡漂亮嗎?”小備獻寶似得拿出自己的賀卡,翊翊放下正在看的圖書一看,“哇!好漂亮呀!小備你能教教我嗎?”“那好吧,你先去拿一張紙,還有剪刀,還要一支筆。”于是翊翊不看書了,到材料柜去拿了小備說的材料,開始學做賀卡。可惜沒過一會兒自由活動的時間就到了,翊翊把剪刀和筆放回材料柜相應的筒里,把沒完成的賀卡也放回了裝手工紙的籃子。下一個自主游戲時,翊翊忙著和伙伴玩老師游戲,早就忘記了畫了一半的賀卡。
幾天的觀察,我發現手工紙消耗速度快有許多原因,一方面孩子們的手更靈巧了,對美術、手工活動的興趣更濃了,所以對手工紙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孩子在使用手工紙時沒有計劃、不懂得節約,導致了許多的浪費。
陶行知先生曾說:“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為幼兒創設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氣氛,讓他們能夠自由思索、大膽想象、主勸實踐,才能萌發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并使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都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喜歡藝術活動,我當然是非常支持的,對于他們在創作過程中的材料浪費問題,需要慢慢地引導他們的行為習慣,萬萬不能因噎廢食,不讓孩子畫畫、不讓孩子做手工,扼殺了他們對藝術活動的愛、對創造的熱情。
我把浪費紙張的問題拿來和孩子們討論,告訴他們“許多小朋友喜歡畫畫、喜歡折紙、喜歡做手工,老師非常高興,你們的本領越來越大了。”但是怎樣讓小朋友用好每一張手工紙,不浪費呢?孩子們有的說“少用一點”有的說“要畫大的就拿大紙,要畫小的就拿小紙”還有的說“畫錯了一點點不要扔掉,可以改一改,還可以把畫錯的地方剪掉”大家的主意真不少,我把他們的建議總結了一下,制定了一條新的班級規則:“要使用紙的時候先和老師說一聲,每人每天只能用一張紙。”
有了這樣的規則,又經過一段時間的貫徹,孩子在用紙前都會來問我一聲:“老師,我能用一張紙嗎?”而我就會問問孩子今天想用紙做什么,根據他們的想法給一些建議,怎樣布局畫面,怎樣合理地利用一張紙,避免了一部分“技術”原因的浪費。如果自主游戲時間差不多快結束了,我也會告訴孩子“今天來不及了,不如下次再做吧。”避免了一些孩子創作剛開了一個頭就無疾而終從而導致的“時間”原因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