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會《我來幫助你》(通用7篇)
小班社會《我來幫助你》 篇1
活動目標:
1、學會關心、幫助同伴。
2、掌握幫助和安慰同伴的簡單方法。
3、具有一定的同情心。
活動準備1 、配課教師(教學老師與配課老師進行情景表演)教學重點: 學會關心、幫助同伴。
教學難點: 用簡單的方法幫助和安慰同伴。
活動過程:
1、配課教師進行情景表演,學會關心同伴。(佩佩扮演小玲,主班教師演小明)教:小朋友,剛才姐姐在干什么,發生了什么事情?
教:小玲摔疼了嗎?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教:小明對小玲說了些什么?他是怎樣幫助小玲的?
(讓幼兒學習表演中的對話,模仿幫助別人的動作。
2、通過討論,學會關心、幫助別人。
教:你覺得小明好嗎?他好在什么地方?
教:你是怎樣關心同伴的?
教:你幫助別人以后,心里感覺高興嗎?
教: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應該及時提供幫助,幫助別人也會給自己帶來快樂。
3、你接受過別人的幫助和幫助過別人嗎?
小班社會《我來幫助你》 篇2
活動目標:
1、具有一定的同情心。
2、掌握幫助和安慰同伴的簡單方法。
3、學會關心、幫助同伴。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排練情境表演“我扶你起來”。
2、幼兒用書:《我來幫助你》。
活動過程:
1、觀察情境表演,學會關心同伴。
教師:演出中有哪些角色?在干什么?
教師:小玲摔疼了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教師:小明對小玲說了什么?他是怎么幫助小玲的?
幼兒學習表演中的對話,模仿幫助別人的動作。
2、通過討論,學會關心、幫助別人。
教師:你覺得小朋友嗎?他好在什么地方?
教師:你關心過同伴嗎?你是怎樣關心同伴的?
教師:你幫助過別人以后,心里感覺怎樣?
教師小結: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應該及時提供幫助,幫助別人也會給自己帶來快樂。
3、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畫面。
教師:請小朋友講一講,圖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樣助人為樂的?
活動反思:
經常聽到家長說,現在的孩子不知怎么了,都不太懂事。尤其在關心別人方面,孩子做得很不好,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幼兒園,看到父母或者小朋友生病或者受傷什么的,孩子沒有一點同情心,更不會去關心他人,覺得很難過,要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去關心他人呢?所以這次上課選了社會《我來幫助你》這節課,目的讓幼兒學會關心、幫助同伴,能夠用簡單的語句去幫助和安慰同伴。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幼兒探索的欲望。”所以活動一開始,我就出示了圖片一只流血的小青蛙,讓幼兒們看到受傷的青蛙有點憐憫之心。師:那小青蛙為什么會流血呢?帶著疑問,幼兒跟著我的思路一起欣賞了故事《小青蛙和小黃鴨》,通過故事幼兒知道了小黃鴨是如何幫助小青蛙的。我們都要向小黃鴨學習幫助別人的精神,幫助別人會給別人帶來快樂,也會給自己帶來快樂。
為了能讓幼兒更進一步的把幫助別人的精神運用到生活當中去。我搜集了一些孩子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請幼兒來幫助他們解決,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認知。如:翟康馨走路時摔倒了?常海鑫玩的積木掉地上了?黃若子美的拉鏈拉不上去?等等,當他們遇到這些困難時,我們小朋友該如何幫助他們呢?孩子們都能學故事中的小黃鴨說:“讓我來幫助你……”課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反響。培養了幼兒的移情能力來引導幼兒學會關心他人。讓幼兒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
小班社會《我來幫助你》 篇3
活動目標
1、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2、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心育目標:
在嘗試性閱讀活動中體驗互助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增進幼兒的社會適應性。
活動準備:
1、自制"圖夾文"閱讀材料。
2、錄音機、空白磁帶。
3、小班小朋友的來信一封。
活動過程:
1、教師讀小班小朋友的來信,激發幼兒自主閱讀的興趣:
教師:"小班小朋友請咱們哥哥姐姐為他們錄一盤故事磁帶,你們有信心完成這個光榮的任務嗎?"
2、幼兒分小組進行探索閱讀活動。
3、為幼兒錄故事磁帶,并欣賞。
4、圍繞心育目標討論:
(1)你快樂嗎?為什么?
(2)在剛才的閱讀活動中,你幫助了誰?你心里感覺
怎么樣?
(3)在剛才的閱讀活動中,誰幫助了你?你心里感覺
怎么樣?
(4)是幫助別人快樂,還是被別人幫助快樂?為什么?
活動結束:給小班弟妹送自制故事磁帶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后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小班社會《我來幫助你》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公民責任。
2.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享受創作的樂趣。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把《謝謝你幫忙》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18-19頁印制成警察工作的圖卡。
圖畫紙、彩筆。
活動過程
1.出示警察工作的圖卡,與幼兒重溫警察的工作,引導幼兒知道警察的工作十分忙碌,警察也需要別人的幫助。
2.與幼兒討論如何做個好市民,減輕警察的工作,可引導幼兒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
3.老師扮演警察,講解公民責任,如知道案件線索要向警察提供、遵守社會規則和交通規則、發現犯罪事件要及時打電話告訴警察、自我保護等。
4.引導幼兒思考自己如何幫助警察,并將自己的想法畫下來。
5.幼兒之間互相介紹交流幫助警察的方法,學習做一個好市民。
活動評價
能說出好市民的行為。
能將自己幫助警察的方法畫下來。
活動建議
如果本班家長中有當警察的,可請他(她)來介紹自己的工作,并與幼兒互動,現場回答幼兒的一些提問。
活動反思
現在的孩子在成人的精心呵護下,享受著“理所當然”的嬌寵,他們不懂得體諒成人,不懂得為成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嘗試讓幼兒知道要尊敬長輩,學會關心和幫助他人,并從中體會到快樂,從而有效地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小班社會《我來幫助你》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青魚尊敬老人的情感。
2、體驗助人為樂的快樂。
3、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錄音機、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題。
1、出謎面:一座七彩橋,白云上面架,平時不見面,雨后才見它。
2、從謎面及生活經驗中了解彩虹的七彩和拱形的特點。
3、組織討論:你覺得哪些東西像彩虹?
有一只蝦,它長的很特別,他也很喜歡幫助老人,那他幫助了誰?
請小朋友一起來聽聽吧!
二、聽故事、理解內容
1、傾聽一遍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講了些什么?故事里的七彩蝦是誰?
2、再次傾聽故事。
故事里小青魚幫助了誰?
蝦公公躺在小青魚的背上,看到了什么?怎么說的?小青魚怎么回答的?
3、組織幼兒討論為什么蝦公公會把彩虹當作七彩蝦呢?(引導幼兒根據蝦和彩虹的拱形特點來分析。)小青魚看到蝦公公傷心地樣子,心里怎么想?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它為什么要這樣做?
小青魚幫助別人后心里會怎么樣呢?(很開心、很快樂……)
4、結合實際,拓展到生活你愿意做小青魚嗎?愿意和他一樣去幫助別人嗎?
你在生活中是怎么去做的?是如何去幫助別人的?誰來和我們分享一下
故事:
七彩蝦蝦公公已經很老了,它游不動,只能躺在河底。一天,下了一場很大很大的雷雨,雨停的時候,小青魚來找蝦公公:“我背您到河面上去玩玩吧!”啊,蝦公公又看見了藍藍的天,綠綠的草。
這時,天邊出現了一條七彩的虹。蝦公公驚叫起來:“哦,一條好大的蝦呀,還是七彩的呢。”小青魚樂了:“那是虹,不過,長得還真像您。”蝦公公卻固執地說:“就是蝦,我這就找它聊天去。”蝦公公獨自往前游,不小心翻了個身,慌得小青魚忙上前托住它。等蝦公公再抬頭時,“七彩虹”已經不見了。“七彩虹也嫌我老呀。”蝦公公很傷心,悶悶不樂地回到河底。蝦公公的身體更壞了,可依舊念叨著“七彩虹”。小青魚好著急,它想呀想,怎么樣才能安慰蝦公公呢?
小青魚去找朋友們幫忙,請它們把自己變成一條七彩魚。當小青魚又游到蝦公公身邊時,蝦公公可高興了,它輕輕地說:“噢,是七彩虹,我一直想著你。”“我也是!”小青魚親切地回答。它就這么彎著身子,陪伴著蝦公公。
活動反思:
我一直認為,孩子終歸是孩子,不可能做大人做的事情。可是和我們班的寶寶們相處后,我才發現我的這個想法真是太愚蠢了。
今天早上,我來到教室還沒有做好準備工作,我們班的黃詩瑤和黃瑾樂就已經跑到我的面前大聲的對我說:“老師好!”我很擔心,畢竟我還沒有做完工作不能很好的看管他們。無奈之下我只能把他們放在一邊自己忙自己的!當我剛把一張桌子擺放好后,劉永浩便主動的跟我說:“老師,讓我們來幫你抬桌子吧!”我內心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如果他們幫我那說不定會磕著或者碰著。我不能這么做!我笑著對他們說:“沒關系,你們兩個就安靜的坐在板凳上,老師一會就忙完了。”看著他們失望的走回板凳上坐好,我的內心又開始猶豫了,畢竟他們是熱心,愿意幫助!我為什么不給他們一次機會呢!
我走到他們兩個的面前,問他們:“你們真的想幫老師嗎?”他們抬起小臉用天真的眼神望著我說:“真的!”“好,老師讓你們來幫我,可是前提是你們必須要小心,如果做不來就要告訴老師,好嗎?”“好!老師我們來啦!”說完他們兩個就很興奮地跑到桌子旁邊,而我在一旁幫忙并且指揮著他們,沒一會我們三個就齊心合力的把桌子擺好了。看著他們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我在想,是不是我太過于保護他們而使他們不能很好的鍛煉自己呢?他們愿意幫助別人,愿意展示自己的能力,而我總是壓抑著他們的這種欲望,使他們因為能力不被重視而感到失望!
經過了這一個早上的事情后,我發現了我們班的寶寶都是愿意幫助別人的!他們有熱心腸,他們都有想展示自己的心理。并且我還發現了,那些調皮的孩子在受到重視之后總是表現的很棒,很聽話!多給他們一些幫助別人的機會,他們就會感到很滿足,很快樂!這樣不僅讓他們體會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也能體現出他們的能力!
小班社會《我來幫助你》 篇6
設計意圖:動物園,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地方之一。可是可以借出動物幫助人們解決困難的動物園, 大家都沒有接觸過。這則《我來幫助你》的故事,內容比較有趣,需要幫助的人們請小動物去幫忙。動物用自己的本領去幫助別人,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故事結構簡單段落重復,進一步豐富了孩子對不同動物的主要習性和特點的認識。孩子們可以根據故事的結構、內容,想象出別的需要幫助的人事及幫助別人的動物,有助于訓練孩子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幼兒和愛心動物園的對話,有助于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也培養了幼兒樂于助人的品質。
二、說目標
新《綱要》指出,活動要以幼兒發展為本,要關注幼兒的情感、認知、能力。《我來幫助你》這個活動共設定了兩個目標:
1、根據動物的特征和生活習性想象動物為人們做些什么,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幼兒樂于助人的品質。
2、讓幼兒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三、說準備
為了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使活動呈現綜合性、活動性、趣味性,我們作了如下的準備:幼兒愛看的多媒體課件,為模擬情景的電話機和信。
四、說教法、學法
要讓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
教師注重輕松的教――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們采用了觀察法、啟發提問法、情景教學法,給幼兒提供了自我感受、自我表現的機會。
幼兒注重自由地學――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我們采用了多通道參與法、觀察法、體驗法,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學一學,使活動變得豐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五、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本活動的教學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解決關鍵問題,我們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環節:
一、 談話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首先通過提問“小朋友你們去過動物園嗎?動物園里都有哪些動物?你最喜歡哪個動物?為什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教師講述故事的開頭,引出課題
二、情景模擬教學
(1)情景表演引出故事的第一部分——老爺爺打電話到愛心動物園請一個小動物幫他撓癢癢,接著老師提問,啟發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2)看課件,講述故事的第二部分——小姐姐的蝴蝶結被風吹到高高的樹杈上,讓幼兒想辦法幫助小姐姐。緊接著情境表演,幼兒與愛心動物園打電話,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看課件,講述故事的第三部分——剛下火車的叔叔帶了很多東西,讓幼兒給愛心動物園打一 個求助電話
(4)看課件,講述故事的第四部分——媽媽抱著寶寶逛街,逛了一會覺得累了,讓幼兒主動打電 話給愛心動物園
(5)小結:動物們有很多本領,可以為人們做很多事情。
三、通過解決問題,啟發幼兒根據動物們的特征及生活習性,想象它們可幫助人類的情景,同時也培養幼兒樂于助人的品質
(1) 教師依次出示照片(1)、(2)、(3)、(4)讓幼兒看著照片派動物出去幫忙
(2) 小結:小朋友幫助大家解決了這么多的困難,很多人給小朋友寫來了表揚信,通過讀信,讓幼兒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小班社會《我來幫助你》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談話的方式引發幼兒互相幫助的興趣。
2、嘗試繪畫不同情形下幫助別人的事例。
3、培養幼兒養成互幫互助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1、關于幫助別人、互幫互助以及需要別人幫助的圖片。
2、蠟筆、記號筆、紙。
活動過程:
一、引入課題,出示圖片。
1、師:“在生活中我們都有自己做不到或者做不好的事情,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別人的幫助或者幫助別人。那么,小朋友你們愿意去幫助別人嗎?”
2、師:“在生活中你們覺得哪里需要別人的幫助呢?”
3、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圖片,請小朋友們看一下圖片上的人們都遇到了什么困難,別人都是這么幫助他的?”
二、觀察圖片,教師講解。
1、師:“觀察了圖片,我們發現,下雨天,在別的小朋友沒有傘的時候,我們可以借給他傘;別的小朋友不會疊被子,我們可以幫助他疊;別的小朋友不會做作業,我們可以教他”
2、師:“小朋友們,最喜歡怎么幫助別人呢?”
3、師:“小朋友們,我們在生活中總是會遇到困難的,所以我們要互相幫助,你幫助了別人,別人也會來幫助你!”
三、幼兒自制宣傳畫。
1、根據圖片上的提示,結合幼兒現實生活中的困難,鼓勵幼兒如何大膽表現幫助別人。
2、幼兒分組進行繪畫,老師指導,提醒幼兒繪畫多樣的幫助內容。
四、宣傳畫展示及介紹。
1、請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畫。
2、請幼兒對其他班級的同學來展示介紹自己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