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動物園(精選2篇)
參觀動物園 篇1
一、 設計思路
2-3歲幼兒在思維方面開始能用詞對一類物體的比較穩定的主要特征進行概括。隨著經驗和語言的發展,漸漸產生了,帶有最簡單的游戲活動。
在語言方面,2-3歲是口語發展的關鍵期,語言進步很明顯,在他們的身上可以看到學習語言的高度的積極性——他們喜歡聽他能聽懂的童話故事、詩歌、喜歡跟成人說話,能記住一些內容,也就是說,兒童不僅能理解跟直接感知事物有關的語言內容,而且能理解描述他們所熟悉的。但不能直接感知事物的敘述性的語言。從2-3歲時,語言的概括作用和對行為的調節作用都明顯地發展起來。為此,應該注意與給幼兒以語言交際的機會。所以我設計了這節課,參觀動物園。
參觀動物園 篇2
針對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本次活動。內容難易適中,容量適當,較為適合班上小朋友的學習、探索需要。小朋友參與度高,情緒積極,課堂氣氛活躍。 感知4以內的數——參觀動物園的選材非常好,內容簡單易懂,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整個活動過程都是以游戲貫穿的,一開始我以游戲“請你拍拍手”,幫助孩子復習點數,孩子們在原有的的經驗上,再來玩這個游戲,表現得特別的積極主動,相互之間的配合也非常默契。接著我導入情境 “參觀動物園”,讓幼兒進行手口一致點數,并說出總數,從而讓幼兒進一步學習點數出4以內的總數,并初步認識1~4的數字寶寶,孩子在游戲過程中玩得很開心,大部分孩子輕松的掌握了這一知識點。再通過“皮球跳一跳”、“按點子數‘拍一拍 、跳一跳’”的游戲,進行鞏固。雖然整個活動孩子們大部分都掌握了,但班上還是有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應注重關注班上個體差異的現象,采取多種分組搭配的形式,爭取把能力強弱的現象拉平。除此之外,我還應注意教學中細節的開展。 科學教育應該滲透于一日生活的全部教育之中。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生活中也經常蘊含著數學教育的因素,所以要多利用平時的各種機會將教育活動和幼兒的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