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活動《我們吃的食物哪兒去了》
一、活動名稱:我們吃的食物哪兒去了 二、活動目標 (一)讓幼兒初步了解食物在人體內的變化過程。 (二)引發幼兒探索人體奧秘的興趣。 (三)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習慣。 三、活動準備 (一)多媒體動畫片:食物的旅行 (二)《人體消化器官簡圖》操作卡片 (三)幼兒吃東西的錄像 (四)保護消化系統的圖片 四、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吃東西的錄像,引起他們的探索興趣。 1、教師:現在我們看一段錄像,看看錄像里都有誰?都在干什么? 2、教師:剛才我們看到錄像上,小朋友們都在吃飯。 現在我有個問題需要你們幫助我解決,你們可以自己想,也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商量一下:“我們把飯吃到哪里去了?” 桐桐:吃到肚子里了。 教師:吃到肚子里的什么地方? 天天:腸子里。 思怡:拉出去了。 樂樂:在胃里。 3、教師:有的小朋友說食物在腸子里,有的說在胃里,那咱們說得對不對呢? 今天,我請來了一個小朋友,聽聽他是怎么說的。 (二)觀看動畫“食物的旅行”,啟發幼兒講述最感興趣的部分。 1、教師:剛才動畫里的小朋友帶著我們在消化器官里旅行了一趟,誰能說出食物經過了哪些消化器官? 2、教師:你認為食物在那個消化器官里的變化最大? 樂樂:在食道里是塊,在胃里是糊。 格格:最后在大腸變成廢物排出去了。 3、教師:小朋友看得很認真,回答得也很完整,知道了食物經過的消化器官,現在我要請你們幫個忙。昨天,我也想請一些小食物去旅行,可是一不小心我把他們的消化器官弄亂了,他們急得不得了,現在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幫助他們去旅行好不好? ①幼兒分組,按順序擺放,不同難易的人體消化簡圖卡片, 或幼兒繪畫,并看圖在小組中說出,食物在這些器官中發生的變化。 ②教師進行小組指導。 ③教師:小朋友們已經幫助小食物去旅行了,誰能來說一說小食物經過這些器官時的變化? 4、教師小結: 食物在口腔里被嚼爛后經過咽喉進入食道。食物經過食道后進入胃。胃就像一個大口袋,食物被胃里分泌出的各種消化液溶化,并通過蠕動,在胃里消化4個小時后進入小腸。小腸就像一個加工廠,各種消化酶會把食物的營養,在小腸里進行20個小時左右的消化吸收。然后剩下的食物廢渣進入大腸,大腸可以吸收食物殘渣中的水分,最后變成糞便被排出體外。 (三)利用游戲的形式,討論如何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 教師:小朋友,我們的這些消化器官是不是很重要啊?那我們平時都應該怎樣保護這些消化器官呀? 洋洋:不吃涼東西。 小貝:細嚼慢咽。 教師:小朋友說了那么多保護消化器官的辦法,現在我們一起玩個游戲,請你們判斷一下,誰做的對,誰做的不對。 教師用投影儀播放圖片,讓幼兒進行選擇。(幼兒分為紅綠兩隊,認為是對的,進入綠格;認為不對,進入紅格。) 1、不要吃太燙的食物。 2、進餐時要細嚼慢咽。不挑食。 3、吃飯時要定時定量,不可以吃得太飽或長時間饑餓。 4、飯前飯后不能進行劇烈的運動。 5、平時不要吃太多的冷飲和零食。 6、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7、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 (三)教師小結: 我們知道了那么多保護消化器官的方法,今天回家,你們可以問爸爸、媽媽、閱讀圖書、或是上網查找,看看除了我們今天游戲圖片上的保護方法,還有哪些更好的,我們不知道的保護消化器官的好方法,明天來園,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們。 五、活動延伸 (一)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兒保護好自己的牙齒、胃、腸,注意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二)在認知區提供人體消化系統拼版,讓幼兒操作,鞏固所學知識。 六、活動自評: 設計意圖:在一日生活中,我發現有的孩子吃飯狼吞虎咽;有的孩子挑食;有的孩子離園后,馬上買個冰棍吃起來,這些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都是很不利的。齊浩然吃西瓜,把瓜子同時吃了進去,第二天,從自己的大便里發現了西瓜子,覺得很奇怪,并說給其他小朋友聽。就這樣,孩子們都跑到我這里,告訴了我這件稀奇的事。針對孩子們在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和孩子們的一個個“問號”,我決定與孩子們一同進行這次活動。 本課能在生活中觀察孩子,圍繞孩子的問題進行活動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幼兒有較強的合作意識。問題能步步深入,每個環節都能達到制定的目標,運用多媒體授課,能更好的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通過學習這堂課,幼兒了解了食物在人體內的變化過程,而且還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