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活動:小工具們的爭吵(通用2篇)
中班活動:小工具們的爭吵 篇1
活動目標:1、在看看聽聽說說中初步了解工具箱中各種工具的作用。2、體驗它們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活動準備: 1、小工具以籃子來裝:扳手 、螺絲刀、透明膠、剪刀、釘書機2、壞了的書若干本 、螺帽松了的黑板 螺絲松了的椅子活動過程:一、說說工具(價值取向:出示工具箱,看看說說認識的小工具,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1、孩子們看這是什么?2、里面會有哪些小工具呢?一起來看看。(剪刀、透明膠、釘書機、螺絲刀、扳手、電筆)二、故事欣賞(價值取向:聽聽小工具們在爭吵的故事,進一步感知工具箱中工具各自的本領。)2、聽故事第一段:提問:小工具們是為什么爭吵呀?(要比誰的本領大。)2、第二段:提問:你們覺得小工具們中誰的本領大?它有什么本領?(討論)工具們都說自己的本領大,猜猜工具箱會說什么呢?小結:每個工具都有自己的本領,給人們帶來了安全和方便,但是要團結在一起,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三、使用工具(價值取向:在修理物品的情境中嘗試使用小工具,感受小工具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1、小工具們又和好了真好!我們班級里有些需要修理的東西,看看是什么?(螺絲松了的椅子,螺帽松了的黑板,壞掉的書)3、讓我們用工具來修理一下他們吧!每樣東西選用適合工具的喲。4、幼兒修理。5、你們覺得小工具怎么樣?6、小結:小工具本領真大呀,可幫助我們把許多已經壞掉的東西修好,真了不起!四、延伸:找找工具(價值取向:拓展工具經驗,了解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的工具。)我們家中還有許多小工具,請你們回家去找找。
中班活動:小工具們的爭吵 篇2
設計思路:
這個活動是圍繞 “常用的工具” 這一主題設計的,想通過對各種常用工具的認識,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學習使用一些簡單的用具,體會它們能給人們帶來方便和快樂。同時,通過這個故事使幼兒懂得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道理。
首先我是通過神秘的信引出話題,中間穿插了一段音樂,和孩子們一起動一動,激發孩子們的熱情和興趣,然后就是欣賞故事并討論,最后是動手操作,由于提供真實的工具對孩子們有些不安全,所以就選用了木制的積木來代替。
活動目標:1了解鐵錘、螺絲錐、鉗子等常用工具的用途。
2理解故事,知道每種工具都有自己的用處,懂得團結合作的道理。
活動準備:自制背景圖片及道具。各種工具:螺絲錐、鐵錘、訂書機、鉗子、鋸子等實物。積木。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引出主題
——今天劉老師收到了大胡子爺爺的一封信,你們想不想知道信上說了些什么?(想)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大胡子爺爺說”他開了一個小木匠工具店,里面有好多的工具”,你們想不想參觀一下小木匠工具店?
——我們一起去看看他的店里都有哪些工具,好嗎?
——這個是什么?誰知道它用來做什么的嗎?(1鉗子是用來做什么的?2鐵錘是用來做什么的?3螺絲錐是用來做什么的?這個螺絲錐也叫螺絲刀,它是用來擰螺絲的)
——今天劉老師也帶來這些工具,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與它們一不一樣?
——這些工具我們都能見到對我們來說有些不安全,因為我們還很小,等我們長大了就可以使用了。
——今天,小木匠工具店開業了,我們為大胡子爺爺慶祝一下好嗎?
——教師播放歌曲《小木匠》,幼兒做小木匠操。
——小木匠工具店開業了,可店里卻發生了一件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發生了什么?
二、 欣賞故事《小工具們的爭吵》
1教師生動的講述故事《小工具們的爭吵》,幼兒欣賞并觀看教師演示的教具。
2 教師與幼兒討論交流。
——夜晚,大胡子爺爺的商店里發生了什么事?(小工具們在比誰的本領大)
——螺絲錐、小鐵錘、訂書機、小鉗子、小鋸子為什么爭吵?(他們都認為自己的本領最大)
——螺絲錐認為自己有什么本領?(拆螺絲)
——小鐵錘認為自己有什么本領?
——訂書機認為自己有什么本領?
——小鉗子認為自己有什么本領?
——小鋸子認為自己有什么本領?
——大胡子爺爺是怎么勸它們的?
3小結:每樣工具都有自己的本領,但有時候修理一樣東西,需要幾種工具才能完成,今天,我帶來了一些小工具,但需要和小伙伴合作才能完成任務,我們來試試!
三、 動手做一做
——我們知道他們的本領很大,現在我們動手試一試它們的本領有多大!
1教師向幼兒提供木制的螺絲錐、鉗子、錘子、螺絲等工具的積木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動手搭建、組合等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2總結:每樣工具都有自己的本領,在不同的時候都能發揮自己特殊的作用,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團結在一起,就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活動反思:
我是結合主題內容設計的這個活動,所以,主要側重于對各種常用工具的認識,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學習使用一些簡單的用具,通過傾聽故事懂得同伴之間要團結、互相幫助的道理,在活動的過程中我打破了自己已有的故事活動風格,更多的是讓他們去感受、去體會,但在活動中還是出現了好多不足的地方。
首先,我的活動準備不是很充分,而且還比較保守,木塊應該選擇大一點的我想會更好些,因為在演示的過程中,當時真的很想用鋸給他們鋸一下木塊,讓他們看一看,很直觀的去了解鋸的用途,但由于木塊太小,所以就打消了這一念頭,只好幾句帶過,還有鋸木頭的鋸子和鋸鐵用的鋸子,不同功能的鋸子,是一個很好的對比認識的機會,但由于考慮不周,所以就失去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如果再準備一把鋸鐵的鋸子我想就更好了,在后面的操作環節,由于考慮到這些工具的安全因素,所以就沒有給幼兒提供實物,而是用積木來代替,不過孩子們的興趣還是挺濃的,我想如果用實物,例如,用小錘子敲一敲,釘一釘他們會更感興趣。
其次,在問題的設計上不夠簡練,在演示每一樣工具時不夠詳細具體,如果再詳細些就更好了,對于孩子回答的內容沒有很好的給予回應、總結和提升,而且,提出的問題有幾個在語言上不夠貼切幼兒,使得孩子無從回答,所以在語言上還需要不斷錘煉。同時,設計的問題還需開放些,增加討論的機會。
再次,在活動中生生互動機會少了些,我當時只想到和孩子討論工具如何的使用,而給他們交流討論的機會和時間很少,以至于雖然興趣很濃,卻沒有更好的展開,不過師生互動還是挺多的,這也彌補了一些遺憾。
這個活動目標是了解幾種常用工具的用途,理解故事懂得團結合作的道理,基本達成目標,在活動中加入了一個音樂,孩子們很喜歡,這個雖然作為孩子的前期經驗來準備的,但相隔的時間很長,所以根本沒有想到還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不過在座位的排列上如果排成馬蹄形的座位我想效果會更好,更有利于孩子們做動作以及看我的演示過程。這次活動結束后,發現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在教學技巧、以及組織語言的技巧上,還需繼續努力,多學習,多積累經驗。希望自己能持續不斷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