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貓吃竹子
活動類型:美工---泡泡泥
活動名稱:小熊貓吃竹子
活動目標:1.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積極參與制作的興趣。
2.通過故事得知小熊貓的基本構(gòu)造是用球形和橢圓形組成的。
3.能夠認識一些常用色,用名字進行在一次的顏色認知。
活動準備:泡泡泥 牙簽 黑色筆 盤子 小熊貓吃竹子圖片
活動過程:
一.課前準備
向家長解說課程說明及本次活動有關(guān)的注意事項,通過播放圖片的方式讓家長對泡泡泥有進一步的了解
二.故事導入
1. 從前有只小熊貓,它特別喜歡吃竹子,于是,就種了一片竹子地,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小熊貓吃竹子圖)
2. 提問:誰來到了竹子地?
3. 教師出示小熊貓的圖片來進行提問,這是誰?
4. 它的身體都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都是什么形狀的?
三.找出水滴形及球形
1. 提問:小熊貓的顏色有什么不同?
2. 它們身上都用到了哪些形狀和顏色?
3. 哪些地方都用到了圓形形?(出示圖)
4. 球形有幾個?橢圓形有幾個?大小一樣嗎?
5. 通過以上提問,讓幼兒更加細致的了解到小熊貓的身體構(gòu)造。
6.幼兒觀察竹子的顏色和形狀特征。
四.操作活動
1.教師邊示范邊講述小熊貓和竹子的基本做法,制作出一只小熊貓一根竹子。
2.幼兒人手一塊泡泡泥,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制作。
(1)分析圖 (2)根據(jù)圖進行分泥 (3)獨立完成制作
五.親子合作創(chuàng)意(大顯身手)
1.在完成作品的基礎(chǔ)上給小熊貓創(chuàng)意添加一些裝飾品,讓自己的小熊貓與眾不同。(家長幼兒共同完成)
例如:帽子 圍巾 衣服 領(lǐng)結(jié) 頭花
2.將制作好的小熊貓展示在長有竹子的作品盤里。
六. 兒歌表演
幼兒跟音樂學習小熊貓的動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