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散文:樹葉(通用2篇)
中班散文:樹葉 篇1
活動目標:
1、大膽表述自己對樹葉和小動物的想象,感受秋天里小動物撿樹葉的快樂心情。
2、在學學念念散文詩的過程中嘗試仿編散文。
活動準備:
自制教具,小樹葉、小動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美麗的秋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了,小樹葉慢慢地、慢慢地變黃了。秋風一吹,一片片小樹葉離開了大樹媽媽的懷抱,輕輕的飄落下來了。
2、如果你是那片離開大樹媽媽的小樹葉,你想飄到哪里去?
3、幼兒模仿小樹葉飄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二、欣賞、理解散文詩“樹葉”
(一)理解散文詩內容
1、第一個小動物已經趕來了,是誰呢?(螞蟻)
那小螞蟻會把這片樹葉當成什么呢?為什么呢?
(小螞蟻撿起一片樹葉:“這是我的渡船。)
師:第二位動物——(吱吱叫)小老鼠趕來撿樹葉了。它撿到了一片樹葉,會它把樹葉當成了什么呢?為什么呢?
(小老鼠撿起一片樹葉:“這是我的雨傘。)
4、呀!是誰渾身長滿刺,咕嚕咕嚕滾出來了?(小刺猬)
它會把樹葉做什么呢?為什么?
(小刺猬撿起一片樹葉:“這是我的花帽。)
8、第四只小動物也急急忙忙的走了出來,它是誰呀?(小鹿)
那小鹿把這片樹葉想成了什么呢?誰愿意來說說。
(小鹿撿起一片樹葉:“這是我的餅干。”大家一起撿樹葉,撿的多歡喜。)
(二)完整欣賞詩歌。
1、我們一起把小動物撿樹葉的事情把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散文詩念出來好嗎?
2、做動作,感受小動物撿樹葉的快樂。
三、仿編散文詩
1、森林里還有許多小動物,你們覺得還有誰也會來撿樹葉,它們又會把樹葉當成什么呢?
2、鼓勵幼兒大膽仿編散文。
3、將幼兒自編的散文一起念出來。
中班散文:樹葉 篇2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是教研組的一課三研活動,觀摩了孟老師的第一研活動,覺得師幼互動、目標達成等方面都挺好的。但是后來再通過教研組老師的進一步研討,發現活動中有些環節和細節部分要進行適當地調整,我自己也分析和考慮了一下,覺得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改進。
1、活動的重點在于讓幼兒學會用散文《樹葉》中的語句模式“撿起一片樹葉:這是我的什么?”進行口頭語言表達。第二環節中剛開始欣賞的時候教師就應該著重強調散文詩的語句模式。
2、在想象仿編環節,針對個別孩子回答得答案不符合邏輯時,就比如第一研活動中,一個孩子說“毛毛蟲撿起一片樹葉,這是我的頭發。”孩子的想象偏于實際邏輯,教師該如何有效截取與回應,如何幫助幼兒梳理正確的動物與樹葉的關聯,這也是這節語言活動的難點以及第二研活動中我所要著重關注的。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散文所提供的句式進行仿編,表達自己對樹葉的想象。
2、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特有的語言美。
活動準備:
幼兒收集的各種樹葉、課件《樹葉》、圖片、背景音樂、標簽若干等。
活動過程:
一、交流討論
1、現在是什么季節?
2、秋天的樹葉會有什么變化?
小結:秋天到,天氣涼,小樹葉,變黃了。沙沙沙,轉轉轉,像蝴蝶,飄下來。
二、欣賞感受
1、小樹葉飄了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2、教師播放課件,聽配樂整體朗誦散文,幼兒欣賞散文,感受散文語言美。
重點提問:
(1)在這篇散文中有哪些小動物撿起了樹葉?
小結:散文中有小螞蟻、小老鼠、小刺猬、梅花鹿撿起了樹葉。
(2)小動物們撿起了樹葉,說了些什么呢?哪個寶貝愿意嘗試用散文里優美的話說出來呢?(教師可以先舉一個例子,強調句式)
散文詩小結:小螞蟻撿起一片樹葉,這是我的渡船;小老鼠撿起一片樹葉,這是我的雨傘;小刺猬撿起一片樹葉,這是我的花帽;梅花鹿撿起一片樹葉,這是我的餅干。
3、師幼再次一起完整欣賞散文詩,鼓勵幼兒用散文詩中的語句模式說出來。
三、想象仿編
1、散文里的語句真動聽,看,一只毛毛蟲聽到了這么優美的語句也過來撿樹葉,它撿起一片樹葉會說什么呢?哪個寶貝愿意用散文詩中的語句模式說出來?
2、逐一用散文詩句仿編出蝴蝶和兔子。
3、除了毛毛蟲、蝴蝶和兔子,還會有哪些動物朋友來撿樹葉嗎?它們撿起一片樹葉會怎樣說呢?(幼兒想象仿編,教師選出幾個說的好的幼兒,貼上標簽)
總結:來撿樹葉的動物朋友還真多,我們把它們說的話也放在散文里,配上優美的音樂,就成了動聽,優美的散文。(鼓勵幼兒將所有仿編的內容在配樂中用散文的詩句朗誦完整。)
四、延伸
1、看,這么多的樹葉都是我們小朋友從幼兒園和自己家的小區里收集起來的,老師想把它們帶到優美的散文詩里,老師撿起一片樹葉:“這是我的紐扣”。
2、你們想不想也撿起一片樹葉把它帶到散文詩里呢?
小結:我們小朋友的本領真大,把小樹葉變成各種各樣的東西。一會兒我們可以把這篇散文變得更加的好聽,更加優美。
活動反思:
活動的亮點:在欣賞感受部分,我通過背景音樂和課件的有效結合,向幼兒展示散文,使他們在聽覺和視覺兩種感官的沖擊下,充分感受到散文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活動的不足之處及需要調整的地方:
1、讓幼兒欣賞完散文之后,我直接讓他們說說散文中小動物們說的話,并沒有強調句式,導致后面的流程孩子對句式把握不是特別準,所以我應當考慮到孩子們的語言能力,可以先舉一個例子或者再次欣賞一遍散文。
2、在想象仿編環節,還是有很多孩子的想象偏于實際,應該事先讓孩子們理解小動物們需要這片樹葉做些什么?讓他們明白不同動物有不同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再去想象仿編。
3、最后的延伸環節相對于想象仿編環節,層次遞進性不高,可以省略,然后夸大幼兒想象仿編的內容。可以為幼兒創設不同的情境或者提供不同的動物,給予幼兒充分選擇的空間,最后再配上優美的背景音樂,鼓勵幼兒仿編散文句式,使得散文更加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