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活動《顏色對對碰》(通用7篇)
中班科學活動《顏色對對碰》 篇1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后的變化。
2、積極關注周圍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活動準備:
1、紅、黃、藍顏料。
2、透明塑料杯若干,透明礦泉水瓶若干。
活動過程:
一、用變魔術的形式,變出三原色。
1、老師演示小魔術。
2、幼兒玩變魔術的游戲。
3、進一步認識三原色。
4、揭示變魔術的秘密。
二、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后會發生變化。
1、老師演示兩種顏色配色后會發生變化。
2、兩個孩子演示兩種顏色配色后會發生變化。
3、全體幼兒操作兩種顏色配色后會發生變化。
4、總結,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
三、關注周圍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從吃的方面、穿的方面、從周圍環境觀察有顏色的物品,正是有了這些漂亮的顏色,我們的生活才會這樣美麗,才會這樣豐富多彩。
四、活動延伸。
孩子們,咱們今天就玩到這兒,帶著咱們編出的漂亮顏色,回你們的活動室,把它放到區角里,用它來畫美麗的春天。
教學反思:
顏色的變化是所有幼兒都十分感興趣,要充分滿足幼兒動手操作的愿望。要多準備幾套顏色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獨立操作。調色游戲可繼續在區角內玩,可引導幼兒注意同樣用兩種顏色調出的新顏色,深淺卻不完全一樣,激發幼兒多次嘗試變色,如有新發現就記錄下來。可在區角中讓幼兒運用多種繪畫工具探索色彩對對碰的變化。
中班科學活動《顏色對對碰》 篇2
目標:
1.探索顏色混合所產生的變化。
2.樂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發現。
準備:
1.人手一個透明飲料瓶,瓶蓋內已事先擠有紅色(或黃色、藍色)顏料少許。
2.抹有少許紅色(或黃色、藍色)顏料的珠子。
3.紅黃藍標簽紙人手一份。
過程:
一、清水變成有顏色的水。
1、教師示范
師:小朋友們,今天李老師要來變一個好玩的魔術,你們看好了哦!
師:這是一瓶有魔力的水。(教師用力搖晃清水,使之變成有顏色的水,變晃邊念:搖搖搖,變變變,清水變出顏色來。)
師:你們看,變成什么顏色啦?(幼兒回答)
2、每位幼兒拿一瓶清水,通過搖晃變出一瓶有顏色的水
師:你們也想來變一下嗎?(想)老師在你們座位底下也放了一瓶有魔力的水,你拿出來變變看,看看你能變出什么顏色來!
3、請幼兒說說,自己變出了什么顏色的水。
4、教師詢問變出彩色水的原因。
師:小朋友們覺得神不神奇呀,一瓶沒有顏色的水,搖一搖怎么能變出漂亮的顏色呢?(幼兒自由回答)下面我們一起來揭開謎底,請你打開你的瓶蓋看一看,里面有什么?(顏料)
5、請幼兒再輕輕擰上瓶蓋,用力搖晃,重復剛才的過程。
師:你看看你的瓶蓋上有什么顏色的顏料,我們就拿出什么顏色的標簽紙給它貼上。
二、變出新的顏色水。
1、師:剛才的魔術好玩吧,現在,老師請小朋友選一種跟自己瓶內的顏色水不同的顏色標簽貼在瓶身上,他們會發生什么變化?(幼兒自由發言)
2、師:到底是不是和我們想的一樣呢,老師在椅子下面的盒子里給你們放了幾顆魔珠,現在你自己去選一顆和現在你貼上去的顏色標簽一樣的魔珠把它放進去,搖一搖看看會變出什么顏色!
3、幼兒和身邊的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相互比較各自變出的新顏色有什么不同。三、它們是這樣變出來的。
1、幼兒將自己變出的新顏色水拿上來,說說自己瓶子里的新顏色是怎么變出來的。
師:我們真棒變出了那么多好看的顏色。(幼兒說教師操作,驗證結果)
2、將幼兒調制出的橙、紫、綠色的顏色水分類擺放在一起,引導幼兒觀察它們的深淺。
師:現在請小朋友把橙色、紫色、綠色放在他們各自的展示臺上,你們發現了什么?
四、延伸活動
師:同樣的顏色,有的小朋友搖出來的深,有的小朋友搖出來的顏
中班科學活動《顏色對對碰》 篇3
設計思路
孩子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小班幼兒正處于對色彩的敏感期,他們對身邊的各種顏色充滿了興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生活中五彩繽紛的色彩對幼兒具有強烈的視覺吸引力,《顏色對對碰》這一活動正好滿足了幼兒對色彩探究的欲望,活動中通過看一看,玩一玩讓幼兒在游戲中去觀察,去發現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之后的奇妙變化,讓幼兒既享受了玩色的樂趣,又增強了對色彩探究的欲望。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色彩的探究欲望,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情感、能力)
2、幼兒初步感知紅、黃、藍三種顏色其中兩種配色后的變化。(知識)
3、幼兒能夠積極關注生活中各種事物的不同顏色。(能力)
活動準備:
1、學具:紅、黃、藍顏色卡片各兩張;紫、綠、橙顏色卡片各一張;各種顏色的顏料,托盤、木板、自制大樹干圖片等。
2、教具:礦泉水瓶兩個;紅、藍顏料;課件。
活動重難點:
重點:幼兒初步感知紅、黃、藍三種顏色其中兩種配色后的變化。
難點:激發幼兒對色彩的探究欲望。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三個顏色寶寶,你們看!它們都是誰?
(教師出示紅、黃、藍三種顏色)
師:哦,原來是紅寶寶、黃寶寶和藍寶寶,顏色寶寶漂亮嗎?
師:你們知道嗎?顏色寶寶不但漂亮,還會變魔術呢!你們想不想看呀?
【設計意圖:幼兒對紅、黃、藍三種顏色已有了初步認識,活動開始出示這三種圖片,通過教師引導讓幼兒對顏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教師示范,引導幼兒觀察紅色和藍色抱在一起后的變化。
(出示兩個瓶子,里面裝有藍色顏料)
師:仔細看這兩個瓶子里有什么顏色?
幼:藍色
師:注意!我讓它搖一搖、晃一晃,變沒變?(教師搖晃第一個瓶子沒有變化)。
師:我們再試試這個瓶子,你們猜它會不會變色?(不會)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
的時刻!(教師使勁搖晃水并說出魔術咒語“顏色寶寶,顏色寶寶,變變變!)
哎呀?變了沒有?有什么變化?這是怎么變出來的?猜猜看!想知道它的秘
密在哪里嗎?(想)李老師現在為你們揭曉謎底,瞪圓小眼睛哦!
(教師先打開第一個瓶蓋讓幼兒觀察,再打開第二個瓶蓋讓幼兒觀察)
師:這個瓶蓋有什么顏色?(紅色)原來秘密藏在瓶蓋上我把紅色和藍色抱在一起就變出了紫色,神不神奇啊?真是太神奇了,那你們想不想和顏色寶寶一起變魔術啊?(想)
【設計意圖:魔術對幼兒來說是非常神秘的,這一環節通過魔術表演讓瓶子里藍
色的水變成紫色激起了幼兒的好奇心,接著為幼兒解開神秘魔術的謎底,這也是
孩子們最期待的,通過揭秘讓幼兒觀察,原來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后會變
成另一種顏色,有效調動幼兒對顏色的探究欲望。】
三、引導幼兒自己探索黃色和藍色、黃色和紅色混合后都會變成什么顏色。
(出示小木板、顏料)
師:我請小朋友分成兩組,你們到這邊的桌子上找兩個小木板,兩個小木板貼有
不同的顏色,你們的小木板有哪兩種顏色啊?(兩組幼兒分別說出木板上的
顏色)
我們讓兩個不同顏色的小手板相互抱一抱、變一變,看看會有什么事情發生?
(幼兒操作,幼兒操作時教師提醒:我們可以讓小手板多抱一抱,并說出魔術
咒語“顏色寶寶,顏色寶寶,變變變!)
師:好了,小朋友們請慢慢將小木板分開分開,看看什么顏色出來了?
(教師分別讓兩組幼兒說出自己變出的是什么顏色,由哪兩種顏色變出來的)
師:哦,黃色和藍色抱在一起會變成綠色,生活中你見過什么是綠色的?
幼兒:小草、蘋果、樹葉……
師:第二組小朋友你們變出什么顏色?由哪兩種顏色變出來的?
師:黃色和紅色抱在一起變成橙色。生活中你見過什么是橙色的?(幼兒回答)
你們可真了不起,也變成小魔術師啦!給自己點掌聲吧!
【設計意圖:小班幼兒正處于直覺行動到具體形象思維的過渡階段,他們的很多認識都要依賴于行動,通過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讓幼兒更加直觀的感受到兩種顏色抱在一起后的神奇變化,既讓幼兒享受了玩色的樂趣,又培養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四、引導幼兒探索更多顏色的秘密
師:剛剛我們用小木板和顏色寶寶們玩一玩、變一變,現在想不想用我們的小手
來和顏色寶寶們變魔術啊?
(教師出示托盤、顏料)
師:每個小朋友到這里拿一個托盤,老師這里有兩種顏色,你們的托盤里有幾種
顏色啊?(兩種)都有什么顏色?(幼兒回答自己托盤中的顏色)
小朋友的托盤中都有兩種不同的顏色,那它們抱一抱、變一變、會發生什么
奇妙的變化?小魔術師們?準備好了嗎?現在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一起變
一變吧!
(幼兒操作)
師:你的顏色寶寶發生了什么變化?是哪兩種顏色抱在一起的?(幼兒回答)
(教師故意展示粉色)
師:呀!我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顏色,這是什么顏色啊?
幼:粉色!
師 :你都變出粉色啦,太厲害了!真是個魔術大師啊,魔術大師你能告訴我你
是怎么變出粉色的嗎?
(引導幼兒說出紅色和白色抱在一起變成粉色)
【設計意圖:通過幼兒皮膚與顏色的直接接觸激發起幼兒玩色的激情,讓幼兒在玩色這一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后的奇妙變化,這一環節中我對顏色進行了擴展,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只添加了紅色和白色,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又探索出了新的顏色,既建立了自信心又引發了幼兒對生活中更多色彩的關注。】
五、引導幼兒運用自己變出的顏色創造五彩手印樹
(出示樹干圖片)
師:小朋友發現了這么多顏色的秘密真是太厲害了,那現在我們就用神奇的顏色
變出一顆五彩的手印樹吧!請小魔術師們自覺排隊,印完的小朋友到老師那
拿一個濕巾把小手才干凈,舉起小手到這來,來老師先印一個!
(組織幼兒印手印樹)
【設計意圖:通過讓幼兒用自己變出的新顏色來創造手印樹,讓幼兒在創造美的同時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六、活動延伸:引導幼兒關注生活中的不同顏色
師:我們的手印樹漂亮嗎?(漂亮)五顏六色的手印樹真漂亮。其實在我們生活
中處處都可以看到美麗的顏色。
師:(播放ppt)這是什么?(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
師(出示圖片大樹、落葉)這是什么顏色?(黃色)你能從樹葉的顏色上知道這
是什么季節嗎?(秋天)
師:秋天的顏色。
師:(出示藍色樓房)這座樓房是什么顏色的?(藍色)藍色的樓房真特別啊!
師:(出示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這個地方你們認識嗎?這是上海世博會中國館,
這是什么顏色的?(紅色)這么偉大的建筑,連外國人都向我們豎起了大拇
指呢。
師:(出示威海華夏城夜景)這個地方你們去過嗎?是哪里?(華夏城)華夏城
的夜晚也是五彩繽紛,非常漂亮的。
師:(出示幼兒園)這是哪里啊?
師:我們的幼兒園都有什么顏色呢?(幼兒回答)
師:還有嗎?這樣吧我們先去把小手洗干凈一起到幼兒園里去尋找更漂亮的顏
色吧!
【設計意圖:引導幼兒積極關注周圍生活中有顏色的物品,讓課程回歸生活,讓幼兒在感受顏色神奇變化的同時,更加積極關注生活中五彩繽紛的顏色。】
中班科學活動《顏色對對碰》 篇4
星期二,進修學校的老師聽了我的一節科學《顏色對對碰》,這節課是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了解到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另一中顏色,也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顏色變化帶來的快樂。
通過我自己的教學及進修學校老師給我的課點評,我收獲較大。一直以來,我從小班開始就指導我班幼兒在紙工、毛筆畫、做練習等動手操作方面我都會花很長時間教小朋友怎么做,有時說的口干才罷休。在自己教學中講解示范這一環節我自認為是滿意的,可有老師聽我的課或者我開課,我總是很著急,心想:小朋友,你們可別出錯;快點把今天要學的教給他們吧;快點結束吧!為此,活動結束后,我心理總會感到特別懊惱,剛才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講解都沒好,有些小朋友都還沒弄明白,怎么這么快就結束了呢?聽了費老師給我的點評,我知道在我的教學活動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而在講解過程中最需要改進。在大多數小朋友掌握知識的情況下,講解少一點;在多數小朋友都不清楚的情況下,講解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有時要做到集體教學的同時,請個別同學說說,看看幼兒掌握的程度。
我上的科學活動在教學準備、幼兒動手操作方面等,我都考慮的非常周到,而就在最重要的講解示范的不夠清楚,及給幼兒準備了太多的水粉顏料,多數小朋友都沒達到我所要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還要不斷的學習和探索創新,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實踐經驗,創做出更多更好的操作材料、創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給幼兒們恰如其分的指導,融入孩子當中并以幼兒的心態、興趣和目光去參與教育和開展
>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大膽的去動手、動腦,發揮自己的天性。讓幼兒在實踐中發展創造力和想象力,并在每節課后都有及時總結經驗,認真反思,為今后的科學活動奠定堅實科學的基礎。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不斷的完善和提高教學水平,使自己的業務素質更上一層樓。
中班科學活動《顏色對對碰》 篇5
《顏色對對碰》是小班的一節科學活動,科學活動是讓幼兒在實驗的過程中獲得成果。幼兒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就象紅黃藍這些顏色一樣。鮮艷、美麗的顏色讓孩子喜歡,顏色的變化更讓他們驚嘆不已。選擇《顏色對對碰》這一活動,正好滿足了幼兒的探究興趣和操作愿望,讓幼兒在玩色這一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了顏色的奇妙。 整個活動以變魔術貫穿始終,通過幼兒自己的實際操作,以及各種感官運用、動手動腦去探索發現,在嘗試與探索的過程中,獲得了初步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第一環節通過“變魔術”活動快速地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而第二步讓幼兒自己親手來變出一瓶有顏色的水,正好滿足了孩子“試一試”的心理,讓幼兒體驗到自己主體作用的發揮,更有利于幼兒探究興趣的激發。小班幼兒的注意的指向性還很不明確,且還沒有記錄的基礎。接下來通過“找個朋友來變魔術”,初步探索兩種顏色混合后的變化,協作的機會,教師在材料準備中將兩兩顏色用彩紙標記出來,形象直觀的向幼兒介紹兩種顏色結合后變成的顏色,而且最后用橡皮泥讓幼兒自主去體驗兩種顏色的變化,幼兒更易接受。 整節課環節設計比較緊湊,但是在進行變魔術之后很多幼兒對是如何變出來的還存在疑惑,在此環節中可以適當向幼兒解釋說明。在幼兒自主操作的過程中老師注重幼兒操作的結果,雖然個別幼兒可以說出是哪兩種顏色混合變出來的,但個別幼兒還無法準確的表達,在此過程中可以與身邊的朋友說說發現,用語言表達,進一步理解,或是讓幼兒自己嘗試著去記錄。 整個活動中,教師為孩子們營造了一種寬松、明主的課堂氛圍,但一節課的成功不僅在于幼兒的表現也需要教師精心的準備與課堂上的現場發揮,更需要與孩子們玩到一起,共同探討,這樣才可以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
中班科學活動《顏色對對碰》 篇6
一、設計意圖:顏色的變化是所有幼兒都十分喜歡的一項活動,它能滿足幼兒動手操作的愿望。《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的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中班的幼兒對顏色有了初步的認識,可是在對于顏色之間的有趣關系不是很了解,所以色彩的美妙變化會令幼兒驚嘆不已,幼兒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濃厚興趣會成為他們繼續探索的動力。本次活動重點是紅黃藍三色的配對變化難點是幼兒操作調色。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對色彩變化產生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2、通過實驗,知道兩種顏色混在一起會變化另一種顏色。
3、 能用簡單的表格記錄顏色的變化。
三、活動準備:紅、黃、藍色卡,水粉顏料紅黃藍,繪畫紙,記錄紙,彩色筆四、活動過程:
(一)、猜猜會有什么變化1出示三種色板. 教師:"你們認識它們嗎?它們是漂亮的顏色寶寶.它們三個是好朋友,喜歡在一起做游戲."2說一說它們是什么顏色。
3猜一猜把其中兩個顏色合在一起會有什么新變化?
(二)、操作活動:顏色對對碰1、幼兒第一次操作請幼兒將自己喜歡的兩種顏色放在一起,看發現了什么?(提醒幼兒倒入的兩種顏色一樣多.)2教師出示滴管,介紹滴管的使用方法3幼兒操作,請幼兒講講發現了什么4小結:原來把兩種顏色放在一起會變出另外一種不同顏色。
5現在請小朋友用其他的顏色放在一起試一試,看看會發生什么變化,把變化記錄在紙上6出示記錄紙,教師介紹記錄方法。
反饋結果紅色+黃色=橙色紅色+藍色=紫色藍色+黃色=綠色原來我們用紅色、黃色、藍色其中的兩種顏色放在一起會變成另外的顏色。所以,我們把紅、黃、藍這三種顏色叫"三原色"。
7、教師再次出示色卡,兩種顏色的色卡合在一起時什么顏色(三)、幼兒第二次操作1、出示西瓜、葡萄、橘子等三個沒有顏色的水果,出示紅、黃、藍三種顏色今天,顏料寶寶到我們班來做客了,你看來了誰呀?
聽說顏料寶寶來了,西瓜、葡萄、橘子想來染一下顏色沒,穿件漂亮的衣裳,你說西瓜應該穿什么顏色?葡萄呢,橘 子呢?
那他們想要的顏色有這里有嗎?
沒有該怎么辦呢?(調顏色)2、幼兒操作調色,涂色,教師指導。
中班科學活動《顏色對對碰》 篇7
過關課,我選擇了科學活動《顏色對對碰》。顏色的變化是所有幼兒都十分喜歡的一項活動,它能滿足幼兒動手操作的愿望。《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的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中班的幼兒對顏色有了初步的認識,可是在對于顏色之間的有趣關系不是很了解,所以色彩的美妙變化會令幼兒驚嘆不已,幼兒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濃厚興趣會成為他們繼續探索的動力。我把目標定為:1、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探索顏色混合產生的變化。2、樂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發現,培養幼兒的好奇心。 用探索的心態去發現世界,實際上本堂課的重點就在于此,通過引導,激發的方式使幼兒對科學產生興趣,發生改變,好奇嘗試,由此進一步促進幼兒的認知能力,改變能力。幼兒的好奇,科學的探索,促使幼兒用實踐去檢驗,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在教學活動中,我先出示一瓶清水,用力搖晃使之變成有顏色的水,并教幼兒學念咒語,以魔術表演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接著請2名幼兒也來變一變魔術,其余幼兒一起來念咒語,我發現小朋友們興趣都很濃厚,都迫不及待來當小小魔術師,于是請全班幼兒動手操作,初次探究清水變色的過程。緊接著引導幼兒發現清水變顏色水的秘密,并讓幼兒驗證了瓶蓋內有顏料的事實。 第二個環節,我增加了難度,通過變一個更神奇的魔術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再次動手操作,進一步探究兩種顏色相混合,變出新顏色的過程。這個環節,我應請個別幼兒上來變一變魔術,加深幼兒操作的印象,還有我可以嘗試先選瓶蓋再選標簽,這樣可能更有利于幼兒操作,也不會出現有些幼兒變不出魔術,感覺自己沒有魔力。 第三個環節,和孩子們一起探討顏色水是怎么變出來的,通過幼兒的回來我出示相應的顏色卡,再來幼兒跟著一起念加深對幼兒的印象。在這個環節中,由于幼兒拿著瓶子寶寶都很激動,注意力沒有在我這,所以在這里時感覺有點亂,在下次活動中我應想辦法把他們吸引過來。 第四個環節,讓幼兒進一步探索顏色變化的更多秘密。這個環節,由于我說的不清楚,小朋友們以為還要變魔術了,又回到了座位上,我想也說明了他們對這個活動興趣是很濃厚的。
整個教學活動下來還是存在了很多不足,但也得到了老師們的肯定,正因為有了師傅和其他老師的指導和幫助,相比第一次的亮相課取得了進步。我相信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會更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