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活動:蝸牛的秘密(精選2篇)
中班科學活動:蝸牛的秘密 篇1
中班科學活動——《蝸牛的秘密》 領 域科學活動類型自然科學活動內容蝸牛的秘密活動來源p112實施時間 活動目標1、 初步感知蝸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2、 體驗觀察探究蝸牛的快樂,萌發關注、喜愛蝸牛的情感活動重點自主觀察探索,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活動難點通過實驗操作,感知幼兒的生活習性活動準備1、關于蝸牛的視頻和圖片。
2、蝸牛、青菜等活動過程教學反思活動環節預設時間一、分享交流尋找蝸牛的經驗
提問:你見過蝸牛嗎?你是在哪里看到蝸牛的?你見過的蝸牛是什么樣的?
二、觀察蝸牛的外形
1、 觀看關于蝸牛的視頻,初步了解蝸牛的身體構造和生活習性,并通過討論、交流、探索,進一步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
2、 教師小結:蝸牛背上有一個殼,頭上有觸角,眼睛長在觸角上,身體是軟軟的,有點透明。
三、談話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
討論:我們可以在什么地方找到蝸牛的?蝸牛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蝸牛喜歡吃什么?
四、教師結合資料,向幼兒進一步介紹蝸牛
五、進一步探索,感知蝸牛的生活習性
1、 請幼兒回家對蝸牛進行試驗,通過試驗進一步探究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3分鐘
6分鐘
5分鐘
6分鐘
在教學引入環節中,我首先讓幼兒對已獲得的經驗進行分享交流,當激發起幼兒學習興趣時,馬上進入主題。為了讓幼兒觀察更清晰,我請幼兒觀看我事先找好的介紹蝸牛的視頻,然后我去結合圖片作進一步的知識經驗的提升,使學習不顯得枯燥,更具形象生動性。
在這節課快結束的時候,幼兒針對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的問題發生了分歧。于是,我請幼兒回家自己做實驗來進一步探究,將課堂內容很自然地延伸到課外生活中。
中班科學活動:蝸牛的秘密 篇2
活動目標:
1、 觀察蝸牛的外部特征,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和運動方式。
2、 飼養蝸牛,了解蝸牛喜歡吃的食物。
3、 養成善于觀察小動物的習慣。
活動準備:
1、 玻璃板、木板、木棍、放大鏡。
2、 米粒、樹葉、菜葉、西紅柿。
3、 蝸牛、螃蟹、烏龜。
活動過程:
1、 以謎語形式引出課題:沒有腳、沒有手、背著房子到處走,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躲進房里頭。
2、 觀察蝸牛
(1) 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的外形,說出其特征。
(2) 認識蝸牛的觸角、頭、殼和腹足,知道蝸牛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動物,也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
(3) 用手觸摸蝸牛的身體和殼,看看有何反應。
(4) 將蝸牛分別放在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讓幼兒觀察會留下什么。
(5) 讓幼兒從玻璃般的背面觀察蝸牛的身體。
(6) 讓蝸牛在樹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斷地調轉木棍的方向,看蝸牛會怎樣?為什么掉不下來?
(7) 讓幼兒自由的觀察,引導幼兒創造出更多的觀察方法。
3、 游戲《賽跑比賽》
將小蝸牛、小烏龜、小螃蟹放到木板上,觀察他們的爬行速度及身后是否有爬行的痕跡,讓幼兒知道蝸牛在他經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條白色的痕跡,那是為了前進時減少摩擦而分泌的黏液。
4、 喂蝸牛
鼓勵幼兒用米粒、樹葉、菜葉、西紅柿等喂蝸牛觀察一下他們愛吃什么?
5、 活動延伸
和幼兒一起討論飼養蝸牛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