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活動:比長短
課題名稱:比長短課時:第20周第一課時(星期二)
活動目標:1、學會比較長短的方法并排序。
2、初步感知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3、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體會數學活動的有趣。
教學資源:在許多游戲活動中,幼兒總喜歡比各種物體的長短,但又不知怎么比出長短,于是我設計了這節比長短的數學活動課。
教學重點難點:初步感知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活動準備:1、火車圖片、1~10 數字卡片
2、長短不同的繩子、紙環、曲別針四條,纏著不同長短繩子的同樣瓶子四個、四個帶數字1、2、3、4的操作臺
3、泡沫板、圖釘若干
活動過程:一、出示火車圖片,感知長短
1、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好消息:“沈陽站新添了幾列火車”引起興趣
2、提問:這幾列火車哪列最長,哪列最短呢?
3、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比較長短兩種方法。(看,數數)并知道車廂多火車長,車廂少火車短。
二、幼兒操作,運用比長短的方法進行排序
1、介紹材料、操作臺上的1~4的數字含義
2、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比較長短并排序。
第一組:四條長短不同的連環紙環
第二組:四條長短不同的彩筆(不同數量連在一起)
第三組:四條長短不同的曲別針(不同數量連在一起)
第四組:四個纏著不同長短繩子的同樣瓶子
3、每組小朋友出來講解:
你們是怎么排序的。引導幼兒說出最長的是……第二長的是……第三……最短的是……
用什么方法比較出來的?”并展示給小朋友看。
4、幼兒通過觀察展板,討論如何比較長短。
提問:“為什么掛紙環的釘要站成一個水平的直線?”
5、教師小結:比較幾種物體長短時,一邊對齊后再進行排序。
三、幼兒討論第三種比較長短方法——測量
提問:“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較長短?”
幼兒討論生活中的測量工具并尋找收集。
幼兒觀察教師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四、活動延伸:
指導幼兒借助多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并對出現的測量結果的不同繼續深入探索。
教學反思:本活動幼兒初次接觸有一定的難度,我應考慮幼兒原有的經驗程度設計活動,事先作一些測量的準備,活動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