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活動:出海
量詞和事物匹配的正確表述。
活動過程
(一)回顧詩歌,調動幼兒對大海的原有經驗
1.組織幼兒朗誦,引發幼兒對詩歌的回憶。
2.教師提問:小朋友,海上除了能看到浪花、白云、海鳥、帆船,還會看到什么?
(仿編活動是文學作品學習中前三個活動層次基礎上進行創新的過程;顒娱_始,組織幼兒朗誦,為了引發幼兒的回憶。提問充分調動幼兒已有經驗進行拓展想象。)
(二)創設“出海”情境,拓寬幼兒思路為仿編做鋪墊
1.帶領幼兒欣賞海上風光,教師適時進行解說。
2.剛才出海你看到了什么?
(本環節利用動態視頻——《海上風光》給予幼兒視覺的刺激,視頻中有海上的沿途風景,有海島上的景色,一座座高樓,一塊快礁石……形象而又具體,調動幼兒的視聽感官,再次激發幼兒想象,為仿編詩歌做好鋪墊。)
(三)師幼討論,引發幼兒對詩歌仿編的興趣,并初步練習仿編
1. 幼兒嘗試仿編。
提問:“小朋友可不可以把看到的東西編到詩歌里面?誰來試試看?”
2.師幼討論詩歌句式的特點。
3.師幼共同仿編詩歌。
(本環節利用嘗試教學法的原則,嘗試在前,指導在后,先讓幼兒嘗試仿編,然后師幼共同討論,幫助幼兒進行比較、分析、概括詩歌句式的特點,一步一步引導幼兒創造仿編。)
(四)分組討論,自由創編
1.幼兒合作仿編詩歌,教師巡回指導。
師:我把海上的美景拍成了一張張的照片,下面我們分組來編詩歌,每人挑選一張最喜歡的照片,看看上面有什么,然后學著詩歌里的語言把它編一編,然后粘貼到詩歌框里面。一會比比看哪一組小朋友編得最有創意。
2.每組幼兒逐一展示。
(五)回歸生活,再次激發幼兒仿編的興趣
1.脫離圖片,繼續鼓勵幼兒大膽想象仿編
師:今天我們來到活動室,小朋友又看到了?請把你看到的來編一編。
2.教師小結:出?梢跃幊蓛灻赖脑姼,那么我們在逛公園、逛超市、出去游玩的時候都可以把它來編一編。
活動延伸
1.繪畫仿編:大海上還有些什么?請小朋友通過網絡、書籍或親身體驗,探索大海上的景物,以繪畫的形式畫下來,然后編成詩歌。
2.拓展思維,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引導變換新的詩歌結構。如: 《游玩》
游玩坐汽車,
來到游樂園,
氣球一個個,
木馬一匹匹,
小船一艘艘,
螞蟻一點點。
附詩歌:
《出!
出海坐大船,
海藍天也藍,
浪花一朵朵,
白云一片片,
海鳥一只只,
帆船一點點。
活動反思
活動1
一、置身于情境,快樂中學習
每一首詩歌猶如一幅迷人的畫卷,幼兒在學習欣賞詩歌時,只有理解詩歌每一個畫面所表現的內容,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欣賞詩歌所要表達的美好意境和主題從而產生共鳴。本次活動,我根據詩歌的主題內容,結合孩子學習的特點,我創設了“出海”的情境,情境中創設具體直觀的形象情境——從船開始起航鳴笛到在大海上的動態視頻,營造出了仿真、寬松、活潑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了詩歌內容,孩子們在此環節非常的投入。
二、配樂欣賞,喚醒孩子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