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月亮的味道》
·活動紀實:一、引出故事師:小朋友剛過了中秋節,在中秋節那天小朋友都做了些什么事呀?幼:吃月餅、看月亮……師:小朋友吃過月餅,那有沒有小朋友吃過月亮啊?幼:沒有。月亮怎么能吃?師:小動物們看到圓圓的月亮,也想上去咬一口,嘗嘗看月亮到底是什么味道的。 *邊說邊出示掛圖——藍藍的天空,貼上圓圓的月亮(圖文結合使故事更加生動有趣,比較容易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二、敘述故事1、講述故事開???,引出故事中的小動物* 師幼互動,老師掌握故事主體內容,讓小朋友猜下一個出現的是什么小動物。小動物的插圖貼在黑板的邊上,可供小朋友選擇。(鍛煉小朋友的想象和發散思維,讓他們回想自己所認識到的動物名稱)師:故事后來又會出現什么動物呢?幼:大象、烏龜、獅子、長頸鹿、斑馬、狐貍、猴子、小老鼠。2、完整敘述故事前半部分師:我們來聽聽故事是怎么說的?月亮發現小動物要咬他是怎么做的呢?小動物又會找誰來幫忙呢?(帶著問題聽故事,能集中幼兒的注意力,鍛煉幼兒的記憶力)3、完整敘述故事結尾師:最后出來的是什么小動物呀?幼:小魚師:小魚吃到的月亮和別的小動物吃到的月亮味道有什么不同呢?(引出倒影一詞,并解釋倒影和影子的區別) 三、擴展故事師:小朋友長大后到月亮上去會發現什么呢?(跳出故事的框架,引起幼兒的思考,鍛煉發散思維) ·總體評議:整節課老師有收有放,故事的主體線路由老師掌控,故事的具體細節部分由幼兒自己想象思考。整個課堂氛圍輕松愉悅,老師師幼兒學習的伙伴,參與到幼兒的學習過程中去,并沒有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