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活動《聚寶盆》(精選6篇)
中班語言活動《聚寶盆》 篇1
目標:
1.理解圖書內容,知道不能貪心。
2.大膽想象并用繪畫來表現自己的愿望。
3.愿意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準備:
圖畫書《聚寶盆》,投影儀,聚寶盆形狀的畫紙,畫筆。
過程:
一、觀看圖書內容,理解故事情節
1.引導幼兒看圖畫書至“多多要東西,只嫌少,不嫌多”,觀察人物細節,猜想下面的故事情節。
師:多多有一個什么樣的習慣?這樣好嗎?為什么?
師:多多的表情怎樣?高興嗎?他為什么不高興?
2.引導幼兒觀看圖畫書至“送給多多一個聚寶盆”,引發幼兒想象聚寶盆的神奇作用。
師:老公公的穿著是怎樣的?跟我們一樣嗎?
師:他可能是一個什么人?他來干什么?
師:老公公送給多多一個神奇的聚寶盆。這個聚寶盆到底有什么魔法,你們猜猜看。
3引導幼兒觀看圖書“多多的小房間很快就堆得滿滿的了”,理解、感受聚寶盆的神奇作用。
師:老公公送給多多聚寶盆的時候對多多怎么說?
師:聚寶盆變出什么來了?多多開心嗎?他后來是怎么做的?
4.引導幼兒觀看圖書至“我一定要爬進去瞧瞧”,再次引導幼兒想象故事情節。
師:聚寶盆這么神奇,多多怎么想的?
師:多多爬到了聚寶盆里,你猜會發生什么事情?
5.引導幼兒觀看圖畫書至最后.理解故事寓意。
師:多多爬進聚寶盆后結果怎么樣?這可怎么辦?
二、想象表現
1.如果你有個聚寶盆,你想放人什么東西?為什么?
2啟發幼兒畫出自己最想變的東西。
3.引導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
4.將繪畫作品裝訂成圖書。
延伸活動:
將自制圖書放在閱讀區,供幼兒自由閱讀、交流。
附故事:
有個小男孩,名字叫多多。多多要色紙,給他一張,他嫌太少;給他兩張,他說不夠;給他三張,他還想要更多。多多要氣球,給他一
個,他嫌太少;給他兩個,他說不夠;給他三個,他想要更多。多多要東西,只嫌少,不嫌多。
有一天,來了一位老公公,送給多多一個聚寶盆。老公公說:“你喜歡什么東西,就放一個在盆里,一個就可以變成很多很多。只要你
不說夠了夠了,它就越變越多.多得叫你不想再要。”老公公拿了一顆水果糖放在聚寶盆里.水果糖一顆變兩顆,兩顆變三顆,幾百顆
.幾千顆,越變越多,聚寶盆裝不下了。多多對老公公大叫:“夠了!夠了!”老公公說:“你告訴聚寶盆吧。”多多對聚寶盆大叫:“
夠了!夠了!”聚寶盆就不再變了。多多拿了一只玩具熊放進聚寶盆里。一只變兩只,兩只變三只.幾百只,幾千只,玩具熊太多了,從
聚寶盆里滾到地板上來了。多多趕緊大叫:“夠了!夠了!”從此,多多喜歡什么東西.就把它變成很多很多,多多的小房間很快就堆得
滿滿的了。
有一天.多多想,盆子里藏了什么法寶.我一定要爬進去瞧瞧。沒想到呀!一個多多變成兩個,兩個多多變成三個.聚寶盆里的多多越來
越多,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叫,有的跳……小朋友.這可怎么辦呢?誰來喊:“夠了!夠了!”
中班語言活動《聚寶盆》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圖書內容,知道不能太貪心。
2、大膽想象并用繪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愿望。
3、愿意向同樣介紹自己的作品,并相互交流。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圖畫書《聚寶盆》,投影儀,聚寶盆(紙板做的),畫筆。
活動過程:
一,觀看圖書內容,理解故事情節
@每個幼兒發一本書,讓他們自己看看,看看他們能看懂什么?故事情節如何?引導幼兒觀看圖書至“多多要東西,只嫌少,不嫌多”。
師:小朋友,剛才老師讓你們看書,你們看到什么?他們的故事是什么,你們能給老師講出來嗎?
師:那好的,小朋友很聰明,能看懂故事情節,那請小朋友睜大你的小眼睛看一下投影,這個故事究竟是什么呢?老師放投影并講述,幼兒也相互議論著。
@引導幼兒觀看圖書至“老公公送給多多一個聚寶盆”,我針對故事內容對幼兒進行提問和指導。
師:
1、多多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他有一個什么樣的習慣?
2、多多的習慣好嗎?為什么?
3、老公公是什么樣的人?他送給多多一個什么?
師:那現在請大家想象一下,聚寶盆的功能是什么?
@引導幼兒觀看圖書至“多多的小房間很快地堆滿滿的了”理解和感受聚寶盆的神奇作用
師:老公公送給多多聚寶盆的時候對多多怎么說的?
師:聚寶盆變出什么來了?多多開心嗎?他后來是怎么做的?
@引導幼兒觀看圖書至“我一定要爬進去看看”再次引導幼兒的想象故事情節。
師:多多爬到了聚寶盆里,你猜會發生什么事情?
@引導幼兒看看結尾,了解故事的寓意。
師:多多爬進去后,發生什么,結果怎么樣?
師: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樣做?
師:那么多多是怎樣的孩子呢,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師與幼兒討論總結,并告訴他們不能做一個貪心的人。
二、游戲:大大的聚寶盆。選幼兒進聚寶盆,來回進,如果不說夠了,就不停。
三、想象表現
1、如果你有一個聚寶盆,你會怎么樣?將它們畫出來。
2、你最想變什么?將他們畫出來,并放進聚寶盆里。
3、你把你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別人,看誰的聚寶盆魔力最大。
活動延伸:
將作品放在閱讀區,供幼兒相互觀看。并將自己的故事講與別人聽,其中包括自己的爸爸媽媽。
活動反思:
這節課是有感于一個故事而設計的,我在設計時,我很怕孩子們在聽課的過程中,自己不好掌握其認知的程度,所以設計是分段的,不是一下子讓幼兒看完的,一則是為了讓幼兒有一種新奇感,再則是使講故事不是那么的空洞。在看整節課實施過程中,幼兒基本是很配合的,但是他們在我分段的設計中,是不領情的,他們急于將故事看完,在我引導的過程中,實際上他們已經迫不及待的看完了,還有3個幼兒沒有看我的書,而是相互玩著的,有2個幼兒看著他們打鬧,不過偶而也聽老師講,并作互動。其他幼兒還是十分有興致地完成好這節課的。
針對這節課的設計,我也反思了自己:
一、幼兒都有好奇心,而我為啥要制止,而顯得不開心呢,他們想看完圖畫書,是因為他們的好奇心在作怪,這是很正常的,但是我是強制地根據自己的計劃來實施。
二、有的孩子相互玩,不是他們不認真聽,而是幼兒的特點造成他們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孩子天生是好動的,而我忽視了他們的存在,自顧自的講解。確實不符合《指南》的指引方向。關注每個幼兒的發展和學習,而不是硬性地作為一個指標來衡量他們。
確實,《指南》不是尺子,不能把它當成標尺去測量幼兒;《指南》不是篩子,不能用它篩除幼兒;《指南》不是繩索,不能用它束縛幼兒和捆綁幼兒。我在日后的工作中要關注每個幼兒的發展,不能急于求成,要給他們發展和進步的空間。
中班語言活動《聚寶盆》 篇3
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情節簡單、結構復雜的故事書。
2、理解故事內容并與主角的心理產生共鳴。
3、感知并認識數量:1、2、3和許多。
活動準備:
圖畫書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畫書《聚寶盆》,引導幼兒閱讀封面。讓幼兒說一說看到了什么,引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2、朗讀圖畫書給幼兒聽,用停頓或手勢提醒幼兒翻頁。根據故事情節,用適當的聲音和表情來幫助幼兒連接口頭語言與圖畫,加強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3、完整地讀完一遍故事之后,可以和幼兒談談他們聽到、看到的故事內容。再回頭帶著幼兒逐頁閱讀畫面,側重引導閱讀多多和小狗的表情,體會多多總是想要更多的心理。
4、帶著幼兒數一數“1、2、3”,通過畫面的對比,了解“許多”的含義。
中班語言活動《聚寶盆》 篇4
設計思路:
引導中班幼兒跟隨多多的行為和情感經歷,共同感受和體驗多多逐漸快樂幸福的情感,可能比讓他們單純感受多多因為貪心帶來的痛苦有益得多,因此,我改編了作品《聚寶盆》。在教學活動中,我將情感體驗與互動作為主線,讓幼兒感知故事情節和內容,體驗多多逐漸快樂的情感。在環節一中,我出示了一只聚寶盆和一張沮喪的臉,引導幼兒既感知聚寶盆的神奇本領,又產生為什么多多有了聚寶盆卻并不快樂的疑惑,從而引發幼兒進一步了解的意愿。在環節二中,我借助“為什么多多會不快樂?你從哪里聽出多多不快樂”等問題引發幼兒進一步了解的興趣,引導幼兒仔細傾聽故事,同時鼓勵幼兒嘗試表現多多疼痛、緊張的樣子,自然地感悟“東西太多會有煩惱,多了不一定更好”的道理。在環節三中,我采用活動教具講述故事,讓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在聚寶盆中粘貼相應的物品。多變的情景能有效保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環節的層層遞進能提升幼兒的相關經驗,如快樂的體驗是多種多樣的,給別人帶來快樂自己也會快樂,自己的幫助讓大家高興自己會更高興,等等。
快樂生活就是一種尋找愛、關注愛的過程。最后,我借助特定的社會事件,創設適切的場景,引導幼兒感受地震后人們的需要,并通過想象給他們帶去快樂和幸福。或許這樣的感受與想象能讓幼兒體驗到一種參與的快樂、發現的快樂和創造想象的快樂。如,“因為我關注了,所以我會快樂;因為我想象創造了,所以實現了許多愿望;因為我付出了,所以周圍的一切將會變得越來越美好。”我想擁有這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幼兒將終身受益。
目標:
1.借助多種情景理解作品內容,感受多多的情緒變化,體驗多多逐漸快樂的情感。
2.能較清楚地表現對作品的理解,快樂地想象與表達“我的幸福聚寶盆……”
準備:
1.多媒體故事課件。
2.大的嵌入式可翻動教具,可粘貼的花朵、雨傘、礦泉水等小圖片若干。
3.有關汶川地震的一些圖片。
4.聚寶盆形狀的畫紙、彩筆等。
過程:
一、了解聚寶盆
(一)出示多媒體故事課件
(1)教師講述故事第一段至“多多一直覺得自己不快樂”。
1.他叫什么名字?為什么大家叫他多多?
2.多多快樂嗎?
(二)出示多媒體故事課件
(2)教師講述故事第二段至“這樣你就會快樂了”。
1.(出示聚寶盆)這是什么?
2.聚寶盆有什么神奇的本領?
二、感知作品內容
1.多多有了聚寶盆覺得快樂嗎?(出示多多痛苦、沮喪的臉。)
2.為什么多多不快樂呢?(幼兒帶著問題傾聽教師講述故事第三段。)
3.你從哪里聽出多多不快樂?
4.鼓勵幼兒嘗試表現多多疼痛、緊張的樣子。
三、體驗情緒變化
1.出示文字(老公公的話)“讓聚寶盆幫大家做事”。老公公幫多多想了什么方法?多多是怎么做的?
2.出示大的可翻動教具(類似鏤空的可以翻動的大卡片)講述故事,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在聚寶盆中粘貼相應的物品。師幼在互動中展示變化的大背景,共同感知和體驗多多逐漸快樂的情感。
3.(出示一組圖片:汶川地震中倒塌的房屋,小學生缺少課本、食物、水、帳篷、衣物等場景)這是什么地方?怎么樣了?小學生們需要什么?
4.如果你有一只聚寶盆,你怎么樣讓自己更快樂,讓大家更幸福?
5.幼兒想想、畫畫自己的聚寶盆,快樂地想象與表達“哪里需要我的幸福聚寶盆”。
附故事:聚寶盆
有個小男孩,要東西,只嫌少,不嫌多。要色紙,給他一張,他嫌太少;給他兩張,他說不夠;給他三張,他還想要更多。要氣球,給他一個,他嫌太少;給他兩個,他說不夠;給他三個,他還想要更多。所以大家就叫他多多。多多一直覺得自己不快樂。
有一天,來了一位老公公,送給多多一個聚寶盆。老公公說:“你喜歡什么東西,就放一個在盆里,個就可以變成很多很多,這樣你就會快樂了。”
多多拿了一顆水果糖放在聚寶盆里。水果糖一顆變兩顆,兩顆變三顆,越變越多。多多糖吃得太多了,牙齒都長蛀蟲了,疼得他大叫:“不要!不要!我不快樂!”多多拿了一只玩具熊放進聚寶盆里。玩具熊一只變兩只,兩只變三只,越變越多。房間被玩具熊擠滿了,多多都沒地方住了,急得大叫:“不好!不好!我不快樂!”
老公公說:“多多,試著讓聚寶盆幫大家做事吧,說不定你會快樂起來的.。”
草地上,花兒太少了。多多把不同的鮮花放進聚寶盆里。鮮花一朵變兩朵,兩朵變三朵,越變越多,草地變得五彩繽紛。大家都來賞花,快樂地說:“看哪,草地多美啊!多多,謝謝你!”多多聽了,笑了。
春游路上,小朋友的水喝完了,大家覺得真渴啊。多多把一瓶礦泉水放進聚寶盆里。礦泉水一瓶變兩瓶,兩瓶變三瓶,越變越多。大家你一瓶我一瓶,快樂地說:“哈哈,礦泉水真甜哪!多多,謝謝你!”多多聽了心里美滋滋的。
放學了,天下起了雨。街上很多人沒帶傘,大家都要被淋濕了。多多把一把傘放進聚寶盆里。雨傘一把變兩把,兩把變三把,越變越多。雨中,人人撐起一把傘,就像一個個小太陽。大家快樂地說:“哈哈,我們不怕下雨了!多多,謝謝你!”多多聽了心里甜甜的。
小朋友,你說現在的多多覺得快樂嗎?如果你有一個聚寶盆,你會怎么樣讓自己更快樂呢?
中班語言活動《聚寶盆》 篇5
活動目標:
1、大聲說出想要“聚寶盆”變的東西,如(我想要—玩具小熊、小汽車…)。
2、試用動作進行相應的變化。
3、愿意愉快地同伙伴一起合作參加游戲活動。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一個畫有圓圈的場地。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師:今天早上我給你們講了《聚寶盆》的故事,聚寶盆都有哪些本領啊?請小朋友舉手告訴我,那誰告訴我聚寶盆怎么樣才會停下來?你們瞧,我們中間有一個大大的圓圈,像不像一個聚寶盆,我們今天就來做聚寶盆的游戲。
二、游戲環節
1、教師帶領示范游戲規則
師:金老師會大聲地說出我想要的東西,然后你們就變成那樣東西趕快到聚寶盆里來,只要一聽到夠拉夠啦太多啦,聚寶盆就會停下來,小朋友也趕緊找到自己的小圓點。比如說我想要許多許多的小兔子玩具(教師做小兔子跳進圈內,一只變兩只,兩只變三只,哇!我們都到聚寶盆里,變成好多好多的小兔子玩具)。夠啦夠啦,太多啦!教師示范,馬上回到自己的原點上。(可以再鞏固游戲規則,剛剛有沒有聽見金老師
在喊:“夠啦夠啦,太多啦,瞧,聚寶盆就停下來了,我們也馬上像剛才一樣,趕快找到自己的圓點坐好。
2、幼兒變出教師想要的東西。
師:好,你們聽,金老師又想要東西了,你們快來幫幫我!我想要很多很多的小汽車,同上。(機器人)這個聚寶盆本領真的`很大,那我要想一個難變一點的東西,小兔子要過河,我想要很多很多座小橋,小朋友告訴我,小橋是什么樣子,(你們來看看,兩個人手搭手像不像一座小橋,你們趕快找一個小伙伴,變出我想要的小橋)。夠啦,夠啦,太多啦,幼兒回到圓點上。
3、幼兒變出幼兒想要的東西。
(小朋友略做放松。)剛剛你們真像魔術家,幫金老師變出了我想要的東西,而且那么多,那現在來變變你們想要的東西,你們想要什么啊?那這樣子,我們先來聽聽方程想要什么東西,一起來幫幫她,方程,大聲地告訴大家,我想要……
4、集體說出我想要……
師:我發現,你們都是好朋友都是能幫助別的小朋友變出他們想要的東西,如果,聚寶盆能變出許多許多的好朋友來,那就玩的更開心了。我們一起來大聲地說,我想要,許多許多的好朋友(教師幼兒一起擁抱,拉手)夠啦夠啦,太多了。
三、結束
師:這個聚寶盆太小了,我們操場下面還有一個更大的聚寶盆,想不想去變變?(一個跟一個走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仔細分析原方案,我們發現教師的提問只是讓幼兒猜想故事情節、觀察繪本中特征鮮明的人物及其表情,而沒有引導幼兒去挖掘它們背后蘊藏的教育意義。即原方案中的提問僅僅讓幼兒了解故事內容,知道故事進程,而不能有效地啟迪幼兒想象、思維及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如果教師設計這樣的問題,如“如果你是多多,你會往聚寶盆里放什么?結果會怎樣”“如果讓你往里面再放些不喜歡的東西,你會放什么?結果又會怎樣”,想必幼兒會有各種精彩的回答。然后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討論“聚寶盆的作用是什么?你需要它嗎?為什么”。可想而知,幼兒肯定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由,而此時教師便可因勢利導,讓幼兒自己去探尋“貪多”帶來的后果,從而自然達成能力培養和品德教育的雙重目標。
中班語言活動《聚寶盆》 篇6
活動目標:
1、大聲說出想要“聚寶盆”變的東西,如(我想要—玩具小熊、小汽車…)。
2、試用動作進行相應的變化。
3、愿意愉快地同伙伴一起合作參加游戲活動。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5、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動準備:
一個畫有圓圈的場地。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師:今天早上我給你們講了《聚寶盆》的故事,聚寶盆都有哪些本領啊?請小朋友舉手告訴我,那誰告訴我聚寶盆怎么樣才會停下來?你們瞧,我們中間有一個大大的圓圈,像不像一個聚寶盆,我們今天就來做聚寶盆的游戲。
二、游戲環節
1、教師帶領示范游戲規則
師:金老師會大聲地說出我想要的東西,然后你們就變成那樣東西趕快到聚寶盆里來,只要一聽到夠拉夠啦太多啦,聚寶盆就會停下來,小朋友也趕緊找到自己的小圓點。比如說我想要許多許多的小兔子玩具(教師做小兔子跳進圈內,一只變兩只,兩只變三只,哇!我們都到聚寶盆里,變成好多好多的小兔子玩具)。夠啦夠啦,太多啦!教師示范,馬上回到自己的原點上。(可以再鞏固游戲規則,剛剛有沒有聽見金老師
在喊:“夠啦夠啦,太多啦,瞧,聚寶盆就停下來了,我們也馬上像剛才一樣,趕快找到自己的圓點坐好。
2、幼兒變出教師想要的東西。
師:好,你們聽,金老師又想要東西了,你們快來幫幫我!我想要很多很多的小汽車,同上。(機器人)這個聚寶盆本領真的很大,那我要想一個難變一點的東西,小兔子要過河,我想要很多很多座小橋,小朋友告訴我,小橋是什么樣子,(你們來看看,兩個人手搭手像不像一座小橋,你們趕快找一個小伙伴,變出我想要的小橋)。夠啦,夠啦,太多啦,幼兒回到圓點上。
3、幼兒變出幼兒想要的東西。
(小朋友略做放松。)剛剛你們真像魔術家,幫金老師變出了我想要的東西,而且那么多,那現在來變變你們想要的東西,你們想要什么啊?那這樣子,我們先來聽聽方程想要什么東西,一起來幫幫她,方程,大聲地告訴大家,我想要……
4、集體說出我想要……
師:我發現,你們都是好朋友都是能幫助別的小朋友變出他們想要的東西,如果,聚寶盆能變出許多許多的好朋友來,那就玩的更開心了。我
們一起來大聲地說,我想要,許多許多的好朋友(教師幼兒一起擁抱,拉手)夠啦夠啦,太多了。
三、結束
師:這個聚寶盆太小了,我們操場下面還有一個更大的聚寶盆,想不想去變變?(一個跟一個走出活動室)。
課后反思:
《聚寶盆》這本繪本的內容與畫面都很適合小班孩子,簡單易懂。內容上就是簡單的數量與許多。畫面上是簡單的兩個人物,畫面為內容服務的,簡單清晰。讓小班幼兒很容易就看得懂。在活動雖然將繪本結合活動進行了修改,但是效果還是不變的。孩子很投入的進行數數,在閱讀的同時孩子也了解了1、2、3和許多的概念。內容上很適合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