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啦》教學設計(精選4篇)
《春天來啦》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內容
口語交際《春天來啦》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練習二中的一次口語交際練習,是一道以介紹春天景物為內容的言語交際練習。文中的插圖提示了交際的內容,“講給全班同學聽”則提示了交際的對象,應讓學生當眾練習說。
二、學習目標
1、訓練學生用完整的話介紹春天的景物,發(fā)展其語言智能。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的能力,挖掘學生的空間智能,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規(guī)范,意思明確。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并用語言表達出來。
4、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表達、交流及自主合作的意識。
三、指導思想
口語交際是聽話、說話的發(fā)展,是一種雙向甚至多向互動的言語活動。學生只有在動態(tài)的雙向互動活動中,才能增強口語表達能力,才能學會分析、歸納、評價的思維方法,才能形成由語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構成的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實現雙向互動是口語交際順利進展的紐帶。
而多元智能理論倡導多元情境化的教學,在低年級口語交際課上我也嘗試創(chuàng)建“多元情境化”教學模式,為發(fā)展孩子語言智能起到重要作用。
四、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奠定語言基礎。
1、師: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教師拍手唱歌走進教室,學生自然的跟唱起來。從學生喜歡、熟悉的音樂入手,教師用自己擅長的音樂智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一開始便充滿了樂趣。這樣的課堂導入增加了教學成功的概率。)
2、出示幾幅來源于生活中的圖片(小草發(fā)芽、花兒初綻、小溪流水、田間的小花、柳樹、風箏等等),配樂展示。
3、師:同學們,春姑娘帶來了美麗的景色,你想不想描述一下你眼中的春天呢?這節(jié)課我們要練習口語交際《春天來啦》。
教師板書:春天來啦
4、師:你能帶上贊美的語氣讀讀課題嗎?
5、學生讀課題,有帶著微笑讀的,(我的評價是:你的笑容跟春天一樣美。)有睜大眼睛讀的,(你的大眼睛里映出了美麗的景色。)有的女孩子小手張開了,像一棵小苗在發(fā)芽長大,(我的評語是:你就是那棵春天里最茁壯的小苗)
(這里的情境創(chuàng)建是多元化的,首先是音樂情境、然后又有教師的語言渲染和質疑,出示圖片是給學生創(chuàng)設物境,美圖美景強烈地刺激著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器官,喚起學生的想象思維和生活體驗,使學生想說、樂說、有話可說,奠定語言基礎。僅僅讀課題的四個字就已經把學生表達的欲望激發(fā)起來。)
(二) 引導點撥,推動語言進展。
師:是啊!春天已經來啦,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生:小草發(fā)芽了。
師:這樣說話可不夠完整,什么時候小草發(fā)芽了?
生:春天來了,小草發(fā)芽了。
師:真好!一句完整的話,讓大家都聽明白了。誰還能這樣說?
生:春天來啦,柳樹發(fā)芽了。
師:柳樹的枝條可長了,綠綠的長長的,象什么?
生:春天來了,柳樹發(fā)芽了。長長的柳枝像大姐姐的辮子,真好看!
師:你說得真美!春天在你眼中變得更美了。誰還能美美的說。
生:春天,小烏龜醒了,它也想來看看春天的美景。
生:春天來了,竹筍從泥土里鉆出來了。它們裹著淺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生:春天來了,小蜜蜂又開始辛勤的工作了。
生:春天來啦,小朋友們在廣場上放風箏,風箏飛得跟白云一樣高。
師:你還加上了動作,老師知道了,你喜歡放風箏。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學生的智能各具特點,并有獨特的表現形式。學生語言智能發(fā)展沒有高低之分,只有優(yōu)劣的差異。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我采用了多元的評價方式,樹立起尊重學生人格,揚長促短,個性飛揚的教育思想關。于是孩子們的話語在教師的點撥下,是多么的鮮活,多么的富有創(chuàng)意。)
(三) 自主合作,促使語言拓展。
1、出示教材插圖
師:瞧!小朋友們沐浴著春風在大自然中歡笑。他們不光用眼睛去看,還聽到了春天的聲音,快聽——(出示一組聲音例如:鳥叫聲、下雨聲、布谷聲、青蛙叫聲等等。)
2、圖中的小朋友中哪一個是你呢?你能把這看到的、聽到的春天的美景講給大家聽嗎?喜歡畫的,喜歡演的,都可以。快在小組內準備一下吧。
3、小組活動。教師要進行細心的指導,讓一年級的小朋友適應合作學習,并從中得到經驗。
(口語交際課上,我們要充分而恰當地運用互動的多種形式: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群體互動。讓學生在生生互動中分享學生間的豐富多彩,取長補短;在師生互動中,平等切磋,互促互進;在群體互動中,自由選擇交流的伙伴,自由組合。這樣,學生的參與面廣,接觸的人更多,探究的問題更深入,效果會更明顯。)
(四)創(chuàng)造積累,語言與生活融合。
1、小組匯報。
2、在本環(huán)節(jié)中,大部分學生選擇口頭表達,(因為是口語交際課,意在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春天大自然的千變萬化表達出來。)只有極個別的學生現場作畫,還有唱歌的,背詩歌或古詩的,也有一組表演的。(意在給學生充分想像的自由,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用自己優(yōu)勢智能帶動語言智能的發(fā)展,鼓勵他們設計出自己的作品,體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3、教師小結:春天在小朋友的眼中,變得既美麗又神奇。希望這個周末你們能和自己的家人一起走進大自然,去和春姑娘拉拉手。
4、布置作業(yè):把春天里最美麗的景色描述給家人聽;想當個小作家的小朋友,可以把自己說得寫下來,或者變成兒歌,變成小詩;想當個小畫家的就把你眼中的春天畫下來;如果誰能把春天唱出來,那你就是小小音樂家。
五、教后反思:
根據“多元智能課堂評價項目”我進行以下反思:
這一課使用了語言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肢體動作智能、以及人際交往智能和自然智能等。性格活潑,善于交際,語言智能優(yōu)勢的學生最感興趣;空間智能優(yōu)勢的孩子,被有效的激發(fā)了想象力和好奇心。還有五、六個學生對本堂課不感興趣。他們性格多動、孤僻,注意力不集中,在本節(jié)課上,仍然有走神現象。我想這種行為應該與他們的語言智能沒有得到及時開發(fā),或者曾受到過傷害而存在某些障礙有關。對于這種各項智能優(yōu)劣不突出的孩子,我們應該采取哪些好辦法?這也是自己的一大困惑。但我曾嘗試單獨對這些孩子授課,效果不錯。例如本節(jié)課,如果能把這幾個孩子帶進大自然,讓其他孩子成為他們邀請的伙伴,在解決問題時,根據使用智能不同,老師有意安排智能優(yōu)勢的孩子加入他們的行列,我想效果一定很明顯。
這讓我想起這樣幾句話:“至于如何判斷學生的智力傾向,其實答案早已存在,那就是興趣所在。用霍華德 .加德納教授的話說:看你的好奇心更是側重哪一塊。如果你還是不能確定,不妨問問周圍的人,也許他們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一些。”
課后,學生以“春天”為主題創(chuàng)作了許多作品。如:詩歌《春天的話》《小雨點,小頑皮》;還有許多副生動的兒童畫。
《春天來啦》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2.激活學生的記憶,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表現春天的色彩。
3.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識別和表現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2.重點、難點。
重點:對春天色彩的觀察、記憶和多種表現。
難點:涂色的方法與畫面的整體色彩傾向。
三、教學設計
●方案一
課前準備
(學生)油畫棒、水彩筆、中國畫顏料、水粉顏料等繪畫材料可任選一種
(教師)課件、各種春天的圖片資料、范畫、各種繪畫顏料和工具等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檢查、了解學生的課前準備情況,讓學生安靜下來,集中注意力。
2.感受與想象。
(1)聽:樂曲《春天在哪里》。提問:聽懂了嗎?你知道這首歌主要歌唱了什么?你喜歡春天嗎?為什么?出示課題:《春天來啦》。
(2)憶:春天給大自然帶來了什么變化?談談你印象中的春天。如:天——藍藍的;水——涼涼的;風——輕悄悄的;草——嫩嫩的、綠綠的、軟綿綿的;花——粉粉的、粉黃的、粉白的、粉紅的柳樹暴出了嫩綠的芽
(3)看:MTV《春天在哪里》。提問:你看到了什么?與你記憶中的是否一樣?
(4)想:你還看到過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導學生討論補充,使學生認識到桃花、綠柳、油菜花、燕子等都是春天景象的代表,是春天的象征。
(5)看:教師課前收集的各種春天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3.思考與表現。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看書上的色彩組合,或以課件展示色彩,讓學生自由選擇。)
先讓學生大膽說出春天的色彩,接著小組進行分析討論。
(2)課件展示不同季節(jié)的畫面,通過對比說出它們之間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嘗試表現:按自己的意愿畫出春天的色彩。
(4)欣賞大師及同齡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不同表現方法在不同作品中的運用。
如:用哪些主要顏色來表現春天?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你能創(chuàng)造新的方法嗎?
4.作業(yè)要求。
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表現獨一無二的春天。
5.學生作業(yè),教師巡視輔導。
輔導要點:(1)色彩整體傾向;(2)表現方法。
6.作業(yè)展示,互評小結。
(1)展示學生作業(yè),把學生的作業(yè)組合成一大幅春天美景。
(2)請學生選出最美的部分,談談自己的感受,并請小作者談談創(chuàng)作思路,再讓學生互評,教師小結。
7.課后延伸。
(1)提問:你還能用其他方法表現春天嗎?
(2)請學生到大自然里欣賞美麗的春天。
《春天來啦》教學設計 篇3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故事,理解春天是在自然界的變化中找到的。
2.愿意觀察周圍事物,喜歡春天這個季節(jié)。
活動準備:
《春天來啦》連環(huán)畫、春天的場景道具、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什么季節(jié)來了
關鍵提問:
1、這幾天天氣越來越暖和了,是什么季節(jié)來了呀?
2、你怎么知道是春天來了呢?
小結:哦,你們是從。。。。。。知道春天已經來到了。
過渡:今天,老師有一個春天的故事帶給大家,故事的名字叫《春天來啦》。
(二)欣賞“春天來了”
1.欣賞前半段故事(從開始到桃樹這一段)
要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除了你們知道春天來了,還有誰也知道春天來了?
關鍵提問:
(1)故事講到這里,你們聽見誰在唱“春天來了”呢?
小燕子最喜歡春天了,知道春天來了,它心情會怎么樣?所以它快樂地告訴大家。。。。。。(春天來了)
(2)小燕子快樂的歌聲被誰聽到了呀?
小草為什么挺起胸、昂起頭,向四周張望呀?(找春天)那它找到春天了嗎?找不到春天的小草是怎么問的?
(3)還有誰也聽到了小燕子快樂的歌聲?
桃花、梨花、杏花聽到“春天來了”,它們都怎樣了?(張開了笑臉)什么是張開了笑臉呢?你們能做個樣子給我看嗎?它們你問我,我問你的都在問什么呢?(聽說了嗎?春天來了,春天在哪呀?)為什么它們要你問我,我問你呢?(因為沒有看到春天)哦,花兒們和小草一樣,也沒有發(fā)現春天。
(4)除了小草、桃花、梨花、杏花,還有誰被小燕子的快樂歌聲給喚出來了呢?
小浪花沖出了薄薄的冰層,它著急地問著什么?(咦?春天來了,春天在哪兒呢?)小浪花為什么要著急地問呢?(因為它很想看到春天,可是又沒有看到春天,心里急呀)
(5)小燕子明明告訴大家“春天來了”,可是小草、小花、還有小浪花都沒有找到春天,這是怎么回事呀?
小結:看來,春天不像一把椅子、一張桌子,可以讓我們直接看到、摸到,那到底從哪里知道春天來了呢?
過渡:小草、花兒、還有小浪花它們沒有明白這件事,聽聽誰來告訴它們答案了?
2.欣賞故事后半段(從“太陽公公出來”到最后)
關鍵提問:
(1)太陽公公是怎么說的?
(2)為什么太陽公公說“春天就是你們,你們就代表了春天”呢?(指導語:想一想,桃花什么時候開的呢?所以,桃花就代表了春天呀。。。)
小結:春天是一個季節(jié),它不是一棵草也不是一朵花,但是它會讓花草樹木發(fā)生變化,比如它讓桃花開了、讓小草鉆出地面了。所以,要知道春天是不是來了就要用亮眼睛去看看周圍,發(fā)現它們的變化后,你就能感覺到“春天來了”。
(三)“春天”在哪里(播放背景音樂)
要求:接下來我們就用亮眼睛去找一找春天,一邊找一邊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關鍵提問:
1、你找到春天了嗎?你從哪里找到的?(看到。。。了,所以找到春天了)
2、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小結: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現在正好是春天。老師和你們一樣也有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小時候我喜歡秋天,但是現在我喜歡春天。因為每個季節(jié)都有和別的季節(jié)不一樣的美。但是這些美是要你去發(fā)現的。
延伸活動:
在我們的周圍還藏著許多春天的秘密,孩子們,接下來我們就去其他地方找一找好嗎?
《春天來啦》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2、過程與方法:激活學生的記憶,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表現春天的色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識別和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對春天色彩的觀察、記憶和多種表現。
教學難點:涂色的方法與畫面的整體色彩傾向。
教學方法:引導講解、談話啟發(fā)、自主探究、實踐創(chuàng)作、展示評述。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出示課題:《春天來了》。
二、引導思考
1、你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2、春天給大自然帶來了什么變化?小結:天空、空氣、水、花草樹木……
3、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
4、你還看到過哪些春天的景象?
5、展示教師課前收集的`各種春天的圖片。
三、引導探究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
2、展示不同季節(jié)的畫面,通過對比說出它們之間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欣賞大師及同齡人的作品,分析作品中用了哪些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現方法。
四、嘗試創(chuàng)作
1、作業(yè)要求:課本P11頁學習活動一,用線描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表現獨一無二的春天。
2、學生作業(yè),教師巡視輔導。
輔導要點:色彩整體傾向;表現方法。
五、作業(yè)展示、評議小結展示學生作業(yè),教師小結。
六、延伸拓展
提問:你還能換種方法表現春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