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小花》教案(精選2篇)
《藍色小花》教案 篇1
活動目標1.體會藍色小花的善良品格,萌發對藍色的喜愛之情。2.能用“我看到了顏色的”的句式表達自己的觀察結果。活動準備:掛圖
活動過程(一)談話引題我這兒有一副漂亮的圖片,請小朋友看一看,舉手告訴大家你在圖片上看到什么。(各種顏色的小花,綠色的草,藍色的天空......)今天我們的故事呀就是關于這朵藍色的小花,請小朋友認真聽這個故事,看看藍色的小花做了什么事。(二)教師第一遍講述故事。。提問: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故事里都有些什么人呢?(老星星,藍色小花)3.老星星開心嗎?(不開心,老星星嘆氣了)老星星為什么不開心呀?請小朋友們再聽一遍故事,看看老星星是因為什么事情不開心。(三)教師第二遍講述故事1.片段一:故事先講到這里,你們說老星星為什么不開心呀?老星星每天晚上升起來,都想看看藍藍的天空,想知道色是什么樣子的。可是從來都看不見,只看到天空是黑黑的。現在他老了,他永遠看不見藍色了。看到老星星那么難過,藍色的小花是怎么做的?讓我們一起往下聽吧。2.片段二:藍色的小花是怎么做的?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四)總結聽了這個故事,你覺得藍色的小花美嗎?為什么?(善良的品質)我們也要向藍色的小花學習。當其他小朋友有困難需要幫助時,我們要互相幫助。
附故事《藍色小花》:
有一朵花,長得瘦瘦的,小小的。這朵小花每天都早早地開放,向著天空仰起笑臉,藍藍的天空在她的臉上涂上一層藍色。一天晚上,星星出來了,所有的花都收攏花瓣睡覺了。藍小花也收攏了花瓣,想睡覺了。這時,藍小花聽到天上的一顆星星嘆了一口氣。藍小花問:“你干嘛嘆氣啊?”那顆星星說:“我是一顆老星星,我每天晚上升起來,都想看看藍藍的天空,想知道藍色是什么樣子的。可是我從來都看不見,只看到天空是黑黑的。現在我老了,我永遠看不見藍色了。”藍小花說:“老星星別難過,我是一朵藍色的小花,我可以讓你看到藍色。”藍小花張開藍藍的花瓣。這時,露珠也悄悄地落在了藍色的花瓣上,晶瑩瑩的露珠把藍色的小花映得更好看。老星星高興地說:“啊!藍色真美麗啊。我看到藍色了。”藍色小花是最美最美的小花,她每天早晨都早早地開放,仰起笑臉向著藍天。晚上,她張開花瓣讓天上的星星都能看到美麗的藍色。
反思:1.過渡過于生硬。當幼兒的回答不符合我預期答案時,抓住小部分幼兒的答案繼續深問。如:在“老星星開心嗎?”這個問題中,幼兒的回答是開心,只有一個幼兒小聲的回答不開心。而我只是追著正確的答案繼續問“我聽到說老星星不開心,那老星星為什么不開心呢?”。可以改為“老星星為什么開心?”跟著他們的答案繼續讓他們自己發現矛盾。2.每一個過程都應有總結。我在問完問題之后只是簡單的過渡,如“大家都說了很多原因,我覺得都有道理,那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對于幼的各種回答,我并沒有加以總結,因此在最后重復該問題時幼兒的反應仍是各種各樣,可見之前的提問是無效的。3.在知識遷移部分過于單薄。為達成目標2,可在遷移部分讓幼兒說說:你們喜歡藍色嗎?為什么喜歡藍色?藍色可以用來干嘛?……
《藍色小花》教案 篇2
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幼兒活動《藍色小花》教學反思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幼兒活動《藍色小花》教學反思一
今天,我們教研組輪到我聽課,說起來還真是緊張,這些日子一直在為昨天家長開放日上課準備著、忙碌著,時間飛快今天又是周五了,我們幼兒園實行的“推門聽課”今天輪到我了,早上李老師說等會要來聽我的課,緊張的我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想法:“準備的不是很充分,要請大家包涵了。”
活動開始了,在這次活動中,我所設計是的中班語言活動《藍色小花》,活動的目標為兩點:
1、理解故事角色的善良品格,感受溫馨美好的作品情境。
2、能清晰地表達自己對故事中角色的理解。
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我根據我班幼兒升入中班了,我把目標的第二個定為能清晰表達對故事中角色的理解,希望能在原來的基礎上對幼兒有所提升,在活動后,我根據活動中情況首先感受到自己定的對本班的幼兒要求有點高了,如果變成:學說故事中角色間的對話,感受幫助、關心別人的情感 ,可能更好對于我們班的幼兒,更適合他們的能力。
我以一朵藍色小花開在我們班,請幼兒和花打招呼,拉近藍色小花和孩子們的距離,接著教師邊講述邊出示圖片,由于講說過程中,我把對話沒有特別拿出來學說,孩子們理解的不透,孩子們對于角色的對話孩子們只是大至的過了,有老師的一句你為什么喜歡藍色小花?過渡到聽錄音,由于前面的對話吃得不透,孩子們聽錄音不是很認真,我著急的想讓孩子們靜下來,我在聽錄音的時候加上動作請幼兒做,注意力更不集中了,孩子在活動中表達得并沒有這么完整,甚至只學會了動作,,大多數幼兒都沒有真正的感覺進入情境,活動中,我把情感的啟發代的太多,把握的不好,導致在最后一個環節,我本想用簡筆畫記錄孩子們想要幫助的,結果由于課時準備的不充分,我用了字記錄,這四個花瓣對于幼兒的經驗提升起的效果不大,因為孩子對字不認識,興趣也不大,我想如果是原來的簡筆畫記錄孩子看看說說可能吸引力會對幼兒有效果,并重點放在故事角色的理解,課后我想改為:學說故事中角色的對話,通過這樣的一種調整,就可能會更貼切于目標,更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對于我們這樣的青年教師,我想對于一個材料的解析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會把我基本功扎的穩些、扎實些,并根據這次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進的,在平時的日子里我會更努力的練就、積累。
幼兒活動《藍色小花》教學反思二
“藍色小花”是根據趙冰波《流星花》改編的一個富有濃濃真情的故事,而本次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體會藍小花這一角色的善良品格,萌發孩子對藍色的喜愛之情,整個活動在講講說說中進行。從執教這個活動下來,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孩子們都被故事中藍小花的善良、美麗、勤勞、富有愛心深深打動著。一次次的聆聽故事講述,孩子們都沉浸在美麗的藍色世界里。而且在教學中我還請孩子們學習了藍小花和老星星的角色對話,并在孩子們的積極投入下進行了故事表演,整個活動孩子們的氣氛非常活躍。
但在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我在講玩故事后問:聽了故事你有什么感覺,當時孩子們都沒有回答到點子上。所以我覺得提問題要從孩子自身的角度來提問題,問題要有淺入深,結合中班孩子已有經驗出發,體現以孩子為主體,能夠激發孩子來講述。為此,在提問的過程中我覺得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提問應從孩子的已有經驗出發。
雖然中班的孩子的知識水平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有關這一個活動內容中所涉及到的知識,教師可在課前與孩子們進行聊天,有意識地了解一下他們以有知識經驗,所以,在活動中避免出現孩子答非所問的現象。當孩子的回答不符合教師心中的答案時,教師要考慮自己的提問是否考慮到以孩子為主體。
2.提問時準備不夠充分。
在設計活動的時候,教師要考慮到活動中可能會影響孩子回答的因素,但是教師卻沒有充分的考慮和思索,如果孩子這樣回答,教師應該怎么去引導。當孩子的回答教師沒有預設時,教師不應采用“不予理睬”的方式,這樣使孩子在活動中不能夠得到滿足,調動不了學習的積極性。
雖然我們很難做到每一節課中的每個問題都很精彩,但只要把握好技巧,其實提出有效的問題,將會使課堂教學因提問而精彩。